2009/11/30

麻油敷臉美容? 小心變成大花臉

聽信偏方敷臉,也可能出現嚴重後果,板橋就有一個奶奶,聽人說胡麻油擦在臉上,不但保溼,還可以抗老美容,號召女兒和3個月大的孫子,一起擦麻油,不到三天,小孫子的臉嚴重脫皮,奶奶自己也是嚴重過敏,最慘的是女兒,整張臉潰爛,醫師說,千萬別信偏方,因為麻油分子大,加上又沒有很好的殺菌過程,皮膚根本受不了。

三個月大小嬰兒的"臉龐",看不到粉嫩肌膚,卻是雙頰紅腫,脫屑潰爛的模樣,醫師說:她媽媽"用麻油"幫她敷臉,沒聽錯,罪魁禍首竟然是這瓶家庭主婦最愛的調味品香麻油,卻變成了老奶奶的偏方,拿來擦臉,擦手,甚至擦頭髮,自己用不夠,還讓女兒,孫子一起來擦臉,結果奶奶自己兩頰過敏長紅疹,小孫子脫皮紅腫,最慘應該是小嬰兒的媽媽,整張臉長出凹禿不平,又紅又腫的大豆子,幾乎潰爛,得長期服用抗生素

醫師說,麻油製作過程並不是在無菌空間,也沒有經過"純化過程",所以麻油的"分子很大",皮膚上,細微的毛細孔根本吸收不了,別以為一瓶麻油30元很便宜,一家三代都可擦,為了省錢,誤信網路流言和偏方,一張臉,從麻油馬上變麻花。

【丹田呼吸法】

【丹田呼吸法】


  肚臍下方約二指寬為丹田部位鼻子吸氣十分,丹田鼓起,嘴作小圓形吐氣七分至丹田平坦,不用凹陷,留三分比較清靜的氣於丹田作為醞釀之用,可以讓你把濁氣儘量排掉。(如丹爐練丹)

常常可以聽到很多種呼吸法,例如腹式呼吸、潮式呼吸、丹田呼吸、橫隔呼吸等等。

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吸進去的空氣會跑到丹田嗎?當然是不可能的,所有呼吸的氣體,都只會進入肺部做氣體的交換,如果氣體真的跑到丹田那邊,那就要掛急診了!是能量累積丹田--那為何要我們用丹田呼吸呢?

其實主要就是希望能夠利用其他部位的肌肉來帶動呼吸,加長呼吸一次的時間,減少呼吸的頻率,簡單的說,就是類似深呼吸的動作。

所以常常可以聽到瑜珈老師說:用鼻子吸氣,鼻子吐氣或是把胸口打開之類的話。目的也就是需要利用鼻子的小孔徑,來延長呼吸的時間。

為何做瑜珈或是其他運動,需要用深呼吸呢?這就要從人體的能量供給開始講起。

人體的能量儲存分成兩個主要部分,一個是磷酸肌酸,另外則是ATP(腺嘌呤核苷三磷酸)。

磷酸肌酸存在於肌肉中,能夠立即釋放出能量,不過因為存量不多,在運動的前5~20分鐘內,就會幾乎消耗殆盡,之後身體為了繼續活動,便會動用到細胞呼吸作用,來產生ATP。

整個呼吸作用的整套流程簡單的說,可以分成四個部分:

1.糖酵解作用(Glycolysis):

作用位置在細胞質(Cytosol)內,在此過程中,葡萄糖分解為丙酮酸或稱焦葡萄酸(Pyruvate),這個過程所產生的能量,有一部份被用於將ADP轉變成ATP,不過這個動作並不是很有效率,因為處理一分子的葡萄糖,只會產生 2個ATP,而葡萄糖本身所存在的能量,還是保留在丙酮酸中,糖酵解作用並不足以支應身體所需的ATP。

2.形成Acetyl CoA:

丙酮酸進一步分解成醋酸,碳氫鍵會在此一過程斷裂且釋放出氫原子,而產生的氫原子會被粒線體(Mitochondria)中的NAD(氫原子載體)捕捉。產生Acetyl CoA;另一方面,醋酸會和泛酸(也就是維他命B5,pentothenic acid)的Coenzyme A合成為Acetyl CoA,從這邊開始,粒線體才算是真正作用。

3.檸檬酸循環(Citric Acid Cycle):

Acetyl CoA進入檸檬酸循環後,有兩個碳的 Acetyl CoA會進入被4個碳的草醯醋酸(oxaloacetic acid)分子佔據位置,這朗個分子會結合成有6個碳的檸檬酸,此時才算是真正開始檸檬酸循環:個碳的檸檬酸會將個碳剔除,轉化回4個碳的草醯醋酸,然後等待新的Acetyl CoA與他結合。而被放出的兩個碳原子,會轉變成兩個二氧化碳分子(CO2),這裡產生的二氧化碳分子會被排到血液中,經由呼吸作用排出,特別需要注意的,這裡的碳原子轉變成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氧,是來自整個反應中所產生的分子,並不是我們呼吸的氧氣。


檸檬酸循環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便是取得各個階段的酸轉變所撞擊出的氫離子,這些氫離子被重及之後,會被氫離子載體FAD及NAD捕捉,傳送進電子傳遞鏈。

儘管以上動作看起來這樣複雜,但其實產生的能量也不多,檸檬酸循環的過程中,FAD及NAD與氫原子結合轉變成FADH2及NADH,這個動作可以說是為了電子傳遞鏈在做準備工作。

4.電子傳遞鏈(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or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從糖酵解作用與檸檬酸循環所產生的氫原子含有高位階的電子,期間還有許多尚未被利用的能量。這些高能電子萃取自NADH及FADH2中的氫,在經由粒線體脊膜上一系列動作,將NADH及FADH2轉變回NAD及FAD,並將電子及能量釋放出來,當電子被傳遞到我們西進來的氧氣時,電子便會與氧氣結合,並將能量釋放出來,產生水。

被傳遞的氫離子會在粒線體基質的部位啟動ATP合成酶(ATP synthase),ATP合成酶會將ADP與磷酸結合,產生ATP,此過程每處理一個葡萄糖分子,變會產生 32ATP,而這些ATP分子會被傳出粒線體而進入細胞質,成為我們身體能量的來源。

綜合以上四個作用,總共可以產生 36-38ATP,而ATP存在於人體中,作為供給能量的來源。參考呼吸作用圖。

因此有氧呼吸需要用到氧氣才可以進行,在氧氣足夠的情況下反應都會正常完成,但是在缺氧的情況下就會無法進行。


而什麼情況下會缺氧?激烈運動,或是運動量大增以及閉氣時等等的情況下,就會開始進行無氧呼吸。然而在缺氧的環境下,有的生物(例如酵母菌)就會將丙酮酸轉變成乙醇。

只是人類的細胞無法將丙酮酸變成乙醇,不然大家都不用喝酒了,只要一做運動就醉茫茫了。

在氧氣不夠的的情況下,人類的細胞便會進行無氧呼吸,將丙酮酸轉變成乳酸,而且這反應相當迅速,乳酸最後會慢慢地藉由血液循環送到肝臟轉變成肝醣儲存,因為乳酸大量推積,而且檸檬酸循環及電子傳遞鏈無法進行,本來消耗一分子葡萄糖可以產生36~38的ATP 卻只剩下2個ATP,這就是激烈運動時會容易肌肉酸痛且快速疲勞的原因。

除此之外,如果在運動中閉氣,雖然可以換到短暫的肌肉力量,但相對的肌肉需氧量增加,導致進入腦部的血液及氧氣減少,接著就會產生頭暈及四隻發抖的現象。所以愈是遇到困難的動作、愈是肌肉酸痛快要堅持不下去的同時,愈是需要正確的呼吸。

為何要進行有氧呼吸呢?有氧呼吸的優點在於:

1.可以產生大量的ATP存於體內,自然體力就會有所提升。

2.增加糖的酵解,可以增加燃燒醣類及脂肪的效率,幫助控制血糖及減少脂肪堆積。

3.有氧呼吸不易在肌肉內堆積乳糖,所以也比較不會產生大塊肌肉或是紅肉,生成的肌肉以肌耐力較強的白肉居多,於是乎整體的肌肉耐力提升,但不會變成虎背熊腰。

4.強化周邊肌肉及核心肌群,可以幫助骨骼的固定及儀態的矯正,減少駝背及膝關節炎

5.周邊肌肉力量的提升,可以幫助靜脈及淋巴的回流,幫助末梢血液循環,改善手腳冰冷及提升免疫力。

2009/11/29

人和人體吸收外部營養需通過的途徑?

營養成分不可能全部被吸收 英國人類營養學研究中心醫學研究委員會的營養學家托妮•斯蒂爾說:“‘我們吸收了所吃的一切食物’的觀點是錯誤的。雖然你吃的食物裡可能含有一定量的營養素,但實際上,這些營養素沒有被人體全部吸收。營養素的生物利用度,是指食物裡有多少營養素被有效地吸收了。”


很多人都缺乏鐵元素,極少數人會因此導致貧血。但英國諾維奇食物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理查•福克斯說,雖然生肉含有這種鐵元素——血紅素鐵,它最易被人體吸收,但素食者認為,大量的食物如菠菜也含有這種鐵。然而,這種蔬菜中含有的鐵元素,是非血紅素鐵形式,它不像生肉所含的血紅素鐵那樣容易被人體吸收。

但福克斯表示,如果有一杯橘子汁,吸收效果就大不一樣了。橘子汁裡的維生素C,能將菠菜裡的鐵元素變成它的非氧化形式(血紅素鐵),與其氧化形式的鐵(非血紅素鐵)相比,血紅素鐵更易被人體吸收。



食物是生是熟很重要 食物是生的還是熟的也很重要。番茄含有番茄紅素,一種抗氧化劑形式。抗氧化劑能抑制自由基,而這種自由基與衰老、中風和心臟病有關。英國營養師凱薩琳•柯林斯博士解釋說:“如果食用的番茄是生的,它們的總抗氧化劑潛能大約為80。但如果你將番茄煮熟或裝入罐中,它們的總抗氧化劑潛能就會增長5~6倍。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生番茄中的番茄紅素,在煮熟後轉化成反式番茄紅素,它更易被人體吸收。”


同樣,柯林斯博士也表示,煮熟的胡蘿蔔能生成?茁-胡蘿蔔素,也是一種抗氧化劑,它能被人體更好地吸收是因為?茁-胡蘿蔔素能破壞細胞壁,到達體內。

葉黃素也是一種營養素。菠菜和另外一些蔬菜如甘藍、椰菜和豌豆都含有這種葉黃素。斯蒂爾博士說:“實際上,如果與少許脂肪結合在一起食用,人體更容易吸收葉黃素,因為油能幫助它轉移到內臟的脂肪酸上供人體吸收。”

一分為二看吸收 關於飲食組合,要一分為二地看。比如,食用煮熟的番茄能獲取抗氧化劑,但維生素C的含量減少了。我們在蔬菜裡添加脂肪,體內攝入的膽固醇就會升高。專家們還補充說,多不一定就好,過多地攝入某些維生素和礦物質也很危險。

人體吸收鈣受哪些因素影響---2009-08-20 15:12:03 華夏經緯網

**************************************************


影響人體吸收鈣的因素很多,如鈣攝入量的多少、膳食中鈣與磷含量之比值、進入腸道的鈣的解離狀態、食物中蛋白質的量和種類、胃腸道的生理狀態等,都可影響鈣的吸收。

  (1)膳食中鈣攝入量:與腸鈣吸收率之間有一定相關關係。 一般來講,隨著膳食中鈣攝入量的增加,腸道吸收鈣離子的量也相應增加。但是由於腸道吸收的主動轉運過程具有飽和性,所以正常人在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入5毫克左右鈣時,(70公斤350毫克 )腸道鈣離子吸收曲線呈明顯上升趨勢。當攝入鈣量達每日每公斤體重10毫克以上時,70公斤700毫克--腸道吸收鈣離子的量則增加較緩慢

  (2)磷:膳食中磷的存在對鈣的吸收有一定的影響。因為鈣吸收有賴於合理的腸道鈣、磷比值,所以適當的磷攝入對鈣的吸收非常重要。但是當健康成人攝入磷量超過1克時,磷會與鈣離子形成不溶性磷酸鈣,阻礙鈣離子在腸道的吸收。舉例來講,牛奶中含量十分豐富,約為人奶的3-4倍,但由於其中磷含量過高,鈣、磷比值不當,造成牛奶中大量的鈣不易被吸收。未被吸收的鈣、磷存在於糞便中,使糞便燥結。以牛奶餵養為主的嬰兒容易發生鈣缺乏,嚴重時可以導致佝僂病發生。市場上一些較好的奶製品,採用了一系列科學的、巧妙的配方設計,使鈣、磷比值基本為2:1,非常接近母乳中鈣、磷比值,就避免了牛乳中的鈣、磷比值不當、鈣吸收率低的缺點,有利於鈣在腸道的吸收。

  (3)鈣的狀態:攝入的鈣解離狀態對腸鈣吸收率影響明顯。一般膳食中鈣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進入胃內受胃酸的作用解離成離子鈣,然後在小腸被吸收。現代工藝將鈣在體外活化呈解離狀態的離子鈣,即活性鈣,在腸道的吸收率就比飲食中的鈣或傳統的鈣製劑,如碳酸鈣、乳酸鈣等要高。

  (4)胃腸道的主要生理狀態:胃腸道的生理狀態對腸鈣吸收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通過飲食攝取的鈣首先受胃腸功能的影響,胃酸有溶解鈣鹽的功能,胃酸分泌的濃度和數量是否合適,將對鈣吸收產生直接影響。這主要是因為膳食中的鈣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果鈣鹽在胃裏的第一個分解步驟沒有解決好,鈣離子的下一步吸收就無從談起。因些,患有胃腸功能紊亂和慢性胃炎、胃潰瘍等器質性疾病時,如果胃酸分泌不足,就勢必影響食物中鈣離子的解離,直接阻礙鈣的消化吸收。

腸道內胰酶的作用主要是消化脂肪。如果膳食內脂肪太低,膽鹽分泌量不足,可能延緩外源性維生素D的吸收。但當脂肪被完全消化後,脂肪酸就會與鈣形成不易被腸道吸收的難溶性鈣皂,從而減少鈣的吸收利用。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任何腸道(主要是小腸)的疾患都可能干擾包括鈣離子在內的無機鹽的吸收。


  (5)其他因素:除了上這述因素可以影響人體吸收鈣以外,還有很多其他也可以影響人體吸收鈣的吸收,例如食物中的草酸和植物等均可與鈣離子結合形成不溶解的鈣鹽而減少鈣的吸收;許我無機鹽,如鈉鹽和磷酸鹽,以及維生素、抗生素、抗癲癇藥、利尿劑等藥物,也能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另外,一些生理因素對人體收鈣也有明顯的影響,如年齡越大,腸吸收鈣越少,其中女性又比男性更為明顯。另一方面,內分泌功能的正常與否也決定著人體吸收鈣的多與少。體內的激素,如甲狀膀腺素、降鈣素、雌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甲狀腺素等,對腸道中鈣的吸收都有明顯的影響。與鈣吸收關係最為密切的是維生素D及其活性代謝產物,維生素D與鈣的關係如同"魚兒離不開水,瓜兒離不開秧"一樣。(搜狐健康論壇)

健康搶鮮報

http://www.vitaadd.com/library/library.asp?ID=61

糖尿病的全方面保健守則

什麼是糖尿病?




糖尿病顧名思義就是尿中有糖,正常人的尿液中是不應該含糖的,食物在進入人體後,經由胃腸道的消化分解後,就會進入血液循環中,此時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會上升,人體的內分泌系統感應到此訊息後,位於胰臟的beta細胞就會分泌遺島素,讓血液中的血糖能夠順利的轉化成如蛋白質、脂肪、肝醣等大分子的營養素,進入人體組織後儲存起來,在一連串的消化代謝後的水分及水溶性代謝廢棄物,在進入準備排出體外的泌尿系統後,是不會有葡萄糖的存在,而尿液中會殘留糖份,代表遺島素的分泌或作用不完全,導致糖份在消化代謝後不能獲得充分的吸收利用,才會由尿液中排出,因此遺島素不能充分發揮生理作用及分泌量不足是糖尿病發生的主要病因。



糖尿病可分為先天性的「遺島素依賴性」糖尿病,簡稱「第一型糖尿病」,及後天性的「非遺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簡稱「第二型糖尿病」,95%以上的糖尿病患屬於第二型糖尿病,而超過一半以上第二型糖尿病患是有糖尿病家族遺傳史的,第一型糖尿病患多會在幼年發病,患者大多因為無法分泌遺島素,因此僅能依賴注射遺島素來達到生理正常代謝的維持,第二型糖尿病多在中晚年發病,除了遺傳基因外,肥胖、飲食、壓力、生活習慣等,都與發病與否及時間點有關,例如規律的運動習慣、保持理想體種、忌吃甜食、充足的睡眠...,即使有糖尿病的遺傳基因,也可能終生不發病,或者延後發病時間,即使發病了,血糖也很容易控制;相反的,愛吃甜食、不愛運動、肥胖、菸酒不忌、工作壓力大、睡眠不足,在加上遺傳因素,第二型糖尿病還是可能三十幾歲就來報到,如果生活習慣依然不調整,血糖值也會很難控制。



糖尿病的一般治療



糖尿病的治療,廣泛來說,可分為血糖的控制和併發症的防治兩個方向,而血糖控制方面,又可分為促進遺島素的分泌及補充遺島素兩個階段,雖然遺島素的補充已有透過吸入方式補充,不過目前絕大多數病患還是以注射的方式補充遺島素。



第一型糖尿病患在發病的第一時間,大多只能選擇以補充遺島素的方式來作為血糖的控制,配合嚴格的飲食控制及生活習慣,能夠減緩遺島素劑量的增加幅度。



第二型糖尿病患當飯前血糖值在200mg/dL以下時,如果能夠透過每天運動半小時以上、控制在理想體重、忌吃甜食、睡眠充足、補充足夠的纖維素等,往往不需藥物的治療,就能將飯前血糖控制在標準值120mg/dL左右。



當血糖值無法透過飲食及生活調整來控制時,服用刺激遺島素分泌細胞分泌較多的遺島素,及提高細胞對遺島素的敏感度,是第二型糖尿病患控制血糖用藥的主要機轉,除了藥物的控制,糖尿病患仍然需要飲食控制及運動的配合,不然藥物的使用量會不斷增加,血糖的控制狀況也會越來越不容易,終究需要和第一型糖尿病患一樣,以注射遺島素來控制血糖。



糖尿病的症狀以及危險性



除非是極少數的第一型糖尿病患因為血糖驟然過高,可能造成昏迷而有異狀外,絕大多數的第二型糖尿病患,多是在例行的抽血健康檢查時,發現血糖超過標準值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的,當然也有許多沒有健康檢查習慣的人,是因為其併發症所表現出的臨床症狀才發現罹患糖尿病,而事實上,糖尿病問題可能已經發病許久。



糖尿病所造成身體可見的傷害往往是其引發的併發症,遺島素的分泌量不正常所連帶產生的是,血脂肪中三酸甘油值的異常,提高動脈硬化及心臟病的發生率,血糖值沒有良好的控制,也會造成多重器官功能的失調、末稍血液循環不佳,進而造成末稍神經的壞死,對於充滿微細末稍血管及敏銳神經末稍的視網膜及視神經,更可能造成嚴重傷害而全盲。



血糖值長期偏高,會造成血液滲透壓的不正常,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容易老化壞死,血管彈性變差,因此糖尿病患的血壓也容易偏高,動脈硬化的發生率也比較高,長期下來,加上尿中可能含葡萄糖的問題,充滿微細血管及對血液通透性敏感的腎絲球及腎小管細胞很容易因此造成傷害,因此約有10-40%的糖尿病患最終都會出現腎臟功能嚴重衰退、尿毒及腎衰竭,甚至必須洗腎,因為動脈硬化及高血壓問題,造成心肌梗塞集中風的比例,也高出一般人數倍之多。



糖尿病患的外傷,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情況下,容易感染而造成嚴重的傷口潰爛發炎,如果是在下肢部分,因為血液循環不佳,傷口的癒合時間往往拖得更長,有些時候,因為患者的末稍神經系統不夠敏銳,受傷了也不自覺,發現傷口時,可能已經有嚴重發炎膿瘍的問題,如不能及時使用消炎藥物及保持清潔,經常換藥及控制好血糖值,很可能一個小小的傷口沒有處理好而導致必須截肢收尾。



近來一份大型研究報告指出,血糖平均值在150mg/dL的人,癌症的發生率為血糖正常者的4倍,這可能和糖尿病患者體內較高的自由基有關。



糖尿病患該如何自我保養



糖尿病是現代人很常見的慢性病,除了按時服藥,經常檢測血糖值,飲食、運動、生活習慣及輔助自然療法,往往能夠讓糖尿病患的血糖控制更穩定,併發症的發生率更低。



⊙在飲食方面:



過去認為醣類澱粉食物佔總熱量來源的60-70%的糖尿病飲食處方,已被證實並不若將醣類的熱量比例調整為50-55%左右,更有利於血糖的控制,相對的蛋白質食物則佔總熱量的15-18%,脂肪則佔30%左右,在這樣的熱量比例下,油脂種類的選擇相形變得更重要,過去認為低脂飲食對糖尿病的心血管併發症及肥胖的控制有幫助,然而過高的澱粉類食物,其實反而會提高三酸甘油的濃度,使遺島素的需要量提高,加重糖尿病患內分泌系統的負擔,油脂的選擇應以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豐富的橄欖油或芥花籽油為主,同時提高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取量,降低如葵花籽油、紅花籽油、玉米油等含omega-6亞麻油酸及次亞麻油酸高的食用油比例,要小心避免固態飽和脂肪酸及除了深海魚以外的動物油脂的攝取。



甜食和糖的攝取應盡量避免,澱粉食物應以高纖穀類,如糙米、燕麥、全麥麵包等,代替白米、白饅頭、白麵包,甜麵包則更應該避免食用。



提高蛋白質的攝取量到15-18%,並不會加重腎臟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負擔,由於蛋白質食物吸收消化較慢,血糖波動較低,可以延緩飢餓感的產生,因此一樣的熱量攝取,蛋白質食物含量稍高時,加上高纖食物可延長食物停留在胃部的時間,因此比較不會有飢餓感。



在總熱量的攝取方面,如沒有超出理想體重的10%時,運動量大則以實際體重乘以35,運動量低則乘以30,如理想體重60公斤,實際體重六十五公斤,每天早晚都會運動30分鐘以上,則每天應攝取熱量約65x35=2275大卡,如超出理想體重10%時,應先尋求正確的減重計畫,這樣對於血糖控制上,會有明顯的助益。



⊙在運動上:



運動對糖尿病患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走路就是最簡單又最有效的運動,每天快走40分鐘,對於血糖的控制有非常大的幫助,不過運動會使血糖降低,因此不要空腹運動,出外運動時,要隨身攜帶糖果,以免血糖下降過劇時,造成低血糖昏迷,運動後覺得頭暈、虛弱時,可能是血糖過低,如有隨身的血糖測量機來檢測血糖直是否過低,那是是最好的,血糖過低,應該盡快口含糖果來提高血糖濃度。



⊙在生活習慣上:



規律的生活作息對於血糖的控制有很大的助益,壓力、睡眠不足皆會使血糖上升,另外,根據醫學研究報告指出,糖尿病患體內的自由基比一般人高出許多,如果加上抽煙及喝酒,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白內障、視網膜病變等,會是一般人的十倍以上,因此糖尿病患千萬要戒絕菸酒。



⊙在輔助自然療法上:



自然療法在糖尿病的治療上,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不在血糖的控制,而是併發症的預防,規律正確的補充自然健康產品,能夠大幅的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率。



硫辛酸(alpha lipoic acid)- 是一種抗氧化劑,同時具有親脂和親水的特質,根據醫學研究顯示,硫辛酸能夠有效的預防及阻止糖尿病患的神經病變之發生及惡化,歐洲部分國家將硫辛酸列為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標準用藥,一般使用劑量為每日500-600毫克,對於尚未出現明顯神經病變的糖尿病患,每天可服用250-300毫克的硫辛酸來保護神經細胞的健康,不過有些人服用高濃度的硫辛酸會產生胃部不適的暫時現象,可以隨餐或飯後服用,一般連續服用一週左右會獲得改善,如果情況持續,可以選擇低劑量多次服用以降低不適感。



鉻(Chromium)─又被稱之為葡萄糖耐受因子(Glucose Tolerance Factor),鉻本身是一種有毒的重金屬,只有三價鉻才是人體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不過人體每天約只需要少於200微克(mcg)的鉻,三價鉻化合物,如氯化鉻的人體吸收效果不佳,與有機酸結合的鉻較容易被吸收,不過在較高劑量服用時(每天600微克以上),仍有些可能提高癌症及腎病變罹患率的報告,安全性及吸收率最佳的為胺機酸螯合鉻,餵食鉻的酵母菌與胺機酸螯合鉻類似,不過不適合對酵母菌過敏的體質服用,人體缺乏鉻時,細胞對遺島素的敏感度會降低,促使血糖的提高,部分臨床研究發現,每天補充600微克(mcg)的鉻,對於血糖的控制是有幫助的,不過一般建議保養劑量為每天200~400微克的鉻,胺機酸螯合鉻的吸收率較高,因此每天補充200mcg(微克)就能達到保養的效果。



深海魚油─含豐富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預防血栓形成,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由於糖尿病患的血管內皮細胞容易老化及產生不平滑的斑點,特別容易形成血栓,造成末稍血液循環不佳、血管硬化壞死,影響最劇的就是腎臟,根據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深海魚油具有保護糖尿病患腎臟細胞的功能,能夠延緩腎功能的衰退,降低動脈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深海魚油還能夠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的濃度,是糖尿病患不可或缺的天然保健食品,糖尿病患每天應攝取約含2公克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深海魚油,大約相當於6-7粒,每粒1000毫克,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30%的天然深海魚油膠囊,或是4粒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50-60%的濃縮魚油膠囊,不過含50%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深海魚油為酯型油酸,也就是市面上宣稱可以溶解保力龍杯的魚油,其實吸收率遠低於含30%的天然魚油膠囊,雖然市面上也有非酯型,含60%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濃縮魚油,不過價格極為昂貴,往往會清楚標示,如果不是特別在意多吞幾粒魚油,其實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30%的天然深海魚油是最經濟、吸收率又比較好的魚油補充劑。



山桑子與葉黃體素(Bilberry & Lutein)─眼底和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患很常見的併發症,由於眼睛是一個充滿微細血管及高密度神經纖維的器官,末稍血液循環差且血管老化都是造成糖尿病患視力問題的主要原因,山桑子萃取物含能夠促進小血管循環及抗氧化作用的前花青素,對於眼睛小血管的保護特別有意義,而葉黃體素和玉米黃質是眼底感光細胞還原的兩個重要、也是唯二的抗氧化劑,能夠保持眼底感光細胞的不斷活化再生,對於糖尿病患經常發生的眼底黃斑病變及容易提早報到的白內障,都能有效預防及延緩惡化,同時延緩視網膜的退化速度,糖尿病患每天應補充160毫克,含25%花青素(OPCs)的百倍濃縮(100:1)山桑子萃取物物,及6毫克的葉黃體素(Lutein)來維持眼睛的健康,降低併發症的發生率。



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是維持神經細胞及心血管健康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尤其是其中的葉酸及B6能夠降低造成動脈硬化元兇之一的「同半胱胺酸」的濃度,市面上的B群產品很多,但要留意選擇葉酸(Folic acid)劑量至少在400微克以上,最好能達800-1000微克,更能發揮保護效果,B12則是維持神經細胞健康的重要元素,也是素食者特別容易缺乏的維生素,老年人缺乏維生素B12的機率很高,尤其胃酸分泌不足或有動過胃切除手術的患者,應該額外的補充高劑量的維生素B12,其他的維生素B群對於人體的新陳代謝都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糖尿病患也可選擇強化B群的綜合維他命,不過要留意葉酸劑量是否足夠。



輔酵素Q10(CoQ10)─CoQ10是人體細胞粒腺體能量轉化中,不可或缺的營養素,CoQ10又被稱為護心酵素,因為心臟整天不停的跳動是全身器官中,作功最多、需要最多能量的,當心臟細胞無法負荷作功所消耗的能量時,也就是所謂的心肌功能不足,嚴重則發生心臟衰竭,甚至死亡,心臟衰竭患者會有心跳速度減緩、心肌帶氧量不足及水分無法充分回打心臟而造成下肢水腫及肺水腫等的臨床症狀,心肌細胞擁有全身細胞中最多的CoQ10含量,補充CoQ10能夠有效的提高心肌ATP的能量轉換及作功能力,同時具有抗氧化,消除脂溶性的自由基,也是臨床上心衰竭的用藥之一,不過由於CoQ10的價格昂貴,很多具健保給付又將CoQ10歸為藥品管理的國家,處方給心衰竭患者的劑量,往往只有每天30-60毫克,與臨床研究中,每天應投與120-400毫克的劑量相比,其實是發揮不了作用的。

根據兩份為時12週的臨床研究報告顯示,每天補充200毫克的CoQ10能夠提高糖尿病患的細胞對遺島素的敏感度,使得血糖的控制更順利,同時具有保護神經及心血管細胞的功能,而這樣的效果,也可能降低糖尿病的用藥量,在補充CoQ10的初期,最好能監測是否產生血糖過低的現象而需要調整藥物劑量。



前花青素OPCs─是一種有效的抗氧化劑,存在天然的多種植物及食物中,如紅酒、蔓越莓(小紅莓)、山桑子、綠茶、紅茶、小藍莓、山楂等,不過含量最豐富的莫過於葡萄籽和松樹皮,高濃度萃取的葡萄籽和松樹皮萃取物,其中的OPCs可高達80-95%,不過還是要看產品規格標示,OPCs是一種兼具水溶性和脂溶性的抗氧化物,能夠有效的中和自由基,預防細胞的老化、防止動脈硬化、降低細胞突變的機會,由於糖尿病患體內擁有比一般人更多的自由基,補充富含OPCs的食物或補充劑,能夠有效的降低病情惡化及預防細胞老化,同時也能減少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率,OPCs的補充劑量,按體重計算,每一公斤約2-3毫克的OPCs,例如每粒含95%OPCs的葡萄籽萃取物100毫克,實際OPCs的劑量為95毫克,以體重60公斤左右的糖尿病患來說,每天需服用兩粒,OPCs在空腹服用時,效果較佳。



銀杏萃取物(Ginkgo Biloba)─銀杏萃取物為萃取自銀杏葉的銀杏黃酮素,標準萃取物去除了大部分對人體有害的的銀杏酸,以50:1的濃縮比例萃取出含24%銀杏黃酮素EGb,EGb具有抗氧化作用、抗血栓及促進末稍血液循環的作用,能夠改善糖尿病患的下肢血液循環不佳,預防血栓形成,也能促進腦部血液循環,預防老年癡呆症,不過銀杏萃取物會加強抗凝血劑的作用,如長期在服用抗凝血劑的糖尿病患,則不宜併服銀杏萃取物。



除了以上的天然健康產品能夠有效的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率,提高血糖控制的成效外,尚有CLA(共軛亞麻油酸)、Phase 2 澱粉酵素阻斷劑、維他命E、苦瓜萃取物、微量元素釩、鋅、蘆薈等,皆有研究顯示對糖尿病有幫助,不過健康食品種類何其之多,糖尿病患不可能把所有對糖尿病有幫助的健康食品通通吃下肚,如此可能因為效果重複而無法充分發揮預期加成的效果,患者每天吞服大量的丸劑,也是一項沈重的負擔,尤其是老年病患的吞嚥較困難,再者經濟效益觀點上,也不划算,糖尿病患應能按照本身病情的輕重及經濟狀況來調整以上列出比較具有明確正面意義的重點產品來服用,配合正規的治療、經常的血糖值檢測、高纖低醣飲食、規律的運動及充足的睡眠,糖尿病患一樣能夠健健康康的過生活,精神奕奕、長年百歲。



作者:陳思廷

台北醫學院藥學系畢,中華民國註冊藥師,美國威斯康辛州立大學食品營養碩士,美國營養師學會會員,美國生活形態學會(AALC)體重控制顧問 、美國順勢療法學會會員、加拿大健康食品協會會員、加拿大自然醫藥學院及健康食品協會認證之健康食品指導顧問(Certified Natural Products Advisor),榮獲加拿大健康食品協會提名之2005年Gordon Stories優良自然健康產品顧問獎,目前為長春月刊、OHAYO早安元氣生活網、維特益健康網、亞洲醫療網、聯合報等之健康專欄作者,著有:保健食品總體檢(台視文化)、輕鬆瘦身十公斤(台視文化)。

褪黑激素 Melatonin

▇ 什麼是褪黑激素 ?




人腦深處隱藏著一種形似碗豆的巧妙腺體 , 它會適時地提醒辛苦一天的您該好好上床休息囉 ! 褪黑激素是由必須胺基酸:色胺酸 ( L - tryptophan ) 轉化而來,其中間產物包括 5 - hydroxytryptophan ( 水合色胺酸;簡稱 5 - HTP ),在松果體內轉化為褪黑激素。

這種腺體稱為 [ 松果體 ] , 它掌管人體的生理時鐘。松果體在維持人類睡眠的正常運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它會在適當的時候分泌一種稱為 [ 褪黑激素 ] 的神祕荷爾蒙。褪黑激素分泌多的時候 , 自然我們就會想睡覺 ; 而褪黑激素分泌少的時候 , 我們自然就會醒過來。


晚上睡覺開小夜燈免疫功能會下降 !




松果體被喻為人體的 [ 第三隻眼睛 ] , 原因是松果體裡包含了與眼睛相似的色素細胞 , 對於光具有同樣的敏感度 , 它會根據接收到的光量多少 , 來決定褪黑激素的分泌量。松果體分泌的褪黑激素由血液輸送之量極微,以兆分之一克計量。隨著年齡和其他因素而變動,但是晚間的分泌量約為白天的 5 -10 倍。



當我們的眼睛感應不到光線的時候 , 便會傳達命令到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 , 讓我們進入睡眠。在正常情況下夜晚 11:00 到凌晨 2:00 為分泌最旺盛的時段,人們會因而想睡覺,之後分泌量慢慢降低,直到約清晨 8:00 當一睜開眼睛, 松果體就停止分泌了。

▇ 奉勸大家別再晚睡超過 10 : 00 和熬夜 !



褪黑激素的分泌, 可以抑制人體交感神經的興奮性,使得血壓下降、心跳速率減慢、肌肉鬆弛、血壓下降身體乃開始進入睡眠期。心臟得以喘息,具有加強免疫功能、毒殺癌細胞的效果,可是一旦眼球見到光,褪黑激素就會被抑制住,因此深夜開燈睡覺者,免疫功能會下降、也就比較容罹患癌症。國外有研究顯示,常值夜班的小姐,乳癌的發生率將大幅成長 2 倍。


媒體報導 : 常熬夜 抵抗力會降低 記者楊心怡/民生報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研究員在一項實驗中發現,生理時鐘錯亂的老鼠比較早死,他們據此認為,工作需要輪班導致日夜顛倒,或者經常搭飛機跨越不同時區,可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詳全文 .... )


松果體的分泌非常的非常規律 , 只要有一天熬夜,次日褪黑激素分泌量就會減少約要 11 天才會恢復正常。當褪黑激素這一規律的週期受到破壞,會出現徹夜難眠、神經衰弱、精神不振、白天想睡、哈欠連連 ....等等的困擾,便接踵而來。

所以晚上睡覺開小夜燈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 , 而使免疫力下降。晚上臥房如果非要點燈的話 , 位置最好低於床的位置以下 , 避免眼睛接觸到光線。若有需要可以使用眼罩。您可以發現 , 五星級的大飯店 , 天花板一定沒有大燈。

褪黑激素是很強的抗氧化劑 35 歲開始遞減




一般人在 6 歲的時候分泌量最旺盛,到了青春期分泌量開始減低,到了45 歲左右,則分泌量只有兒童期的一半 1/2 而已。睡眠不足或是生理周期受到干擾的結果,則會大量減低腦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的功能。

上了年紀的人不是不需要那麼多的睡眠,而是沒有辦法睡那麼久。因為腦部松果體分泌的褪黑激素不足,所以很難入睡,入睡後也睡得很淺,並且容易醒過來。如此晚上只能睡 2、3 個小時,當然白天會精神不濟、想打瞌睡。

人類是如何產生生理時鐘?

如何調整生理時鐘促進身心健康


生理時鐘與睡眠

睡眠是生物基本的需求之一,就如同進食與飲水一樣,在體內有一個機制來維持需求的滿足,當一個人睡了很久之後,要再入睡就不太容易;相對的,如果之前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睡時,就能夠很快入睡,這個機制稱為睡眠的恆定機制(Homeostatic Process)。

然而,這樣的一個原則並非隨時都成立,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有類似以下的經驗,當你為了某些原因必須熬夜不睡時,一開始可能覺得還好,到了半夜三、四點時開始會覺很難熬,但如果撐過這段時間,到早晨八、九點時,又會覺得精神似乎又來了,沒有像半夜那麼想睡了。這樣的現象並不合乎恆定機制的預測,熬夜越久並沒有越想睡,這就告訴我們還有另一個機制影響到我們的睡眠,告知我們什麼時候是該睡覺的時間,什麼時候是該清醒的時間,這個機制稱為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也就是我們一般講的生理時鐘。

我們體內控制睡眠的生理時鐘主要是位於下視丘的神經核,它透過與松果體的聯繫來控制體內褪黑激素分泌的時間,影響個體嗜睡與清醒的程度。此外,這個生理時鐘也影響到體內其他生理活動的韻律,包含體溫、內分泌系統、離子代謝、消化系統的活動等。

在一般的狀況下,這個生理時鐘在半夜三點到六點是嗜睡的最高峰,而在六、七點開始清醒的程度漸漸升高,在白天維持清醒的狀態,直到晚上清醒的程度才又開始下降。這個清醒與嗜睡的週期也影響到注意力、警覺程度、判斷力等認知能力,因此,也相對地影響到工作表現或是工作安全。

生理時鐘失調造成的問題

一、夜班及輪班工作人員

對於一般白天班的工作人員來說,這個生理時鐘的週期基本上是合於工作的要求,可以讓他們在工作的時間維持最佳的精神狀態;但對於輪班或夜班工作的人員,則可能因為內在生理時鐘與外在環境的要求的作息時間不一致,而造成一些困擾。首先,當他們在白天要睡覺時,由於體內的生理時鐘並不是處於睡眠的最佳狀態,便會造成無法入睡困難、無法維持睡眠、或睡的不安穩等困擾。研究發現當被睡眠剝奪的受試者被要求在一天的不同時間上床就寢時,在非正常時間入睡的受試者,只能維持短暫的睡眠,而且睡眠的品質也較差。對於輪班的工作人員來說,長久在與生理時鐘不一致的時間睡覺,便會造成睡眠不足以及失眠的問題。此外,在夜間工作時,由於睡眠不足以及生理時鐘處於嗜睡的狀態下,也會影響到工作表現,甚至造成工作安全的危害。研究發現,長期睡眠不足的個體,雖然在主觀上不會感受到認知能力的明顯影響,但在客觀認知作業的測量上確發現有明顯的下降的情形。這些人在做較長時間且需要持續注意力的測驗時(如在電腦上出現特定的刺激時按鍵回應),反應時間會變慢,並且會出現長達幾十秒沒有反應的狀態,另外,在數學運算及判斷力的作業上也會表現較差。

研究也發現輪班工作會造成睡眠、身體疾患、工作表現、以及社交方面的困擾,一項調查更指出要適應輪班工作可能得花上三年的時間,對有些人來說,花更多的時間也無法完全適應。

二、日夜節律睡眠異常

除了輪班工作的人員外,一般人由於個人特質與生活習慣的影響,也可能形成內在生理時鐘與外在環境要求的作息時間不一致的情況,而造成睡眠問題,我們稱之為日夜節律睡眠異常。例如,很多年輕人每天要到半夜兩、三點才有辦法入睡,早上則需掙扎著起床,但到了週末就一睡睡到隔天中午,他們多半有內在生理時鐘比外界要求的時間延後的狀況。另外,在一些老年人較常見的狀況,在晚飯過後就開始感到嗜睡,很早入睡後在半夜三、四點就起床,再也睡不著,這是導因於內在生理時鐘比環境的時間提前的狀況。此外還有些人他們的生理時鐘就是無法維持與外界時間同步,而長久以來都是相當不規律的情況。這些有日夜節律睡眠異常的病人,也可能面對如輪班工作的人員一樣的睡眠困擾及工作表現的問題。

影響內在生理時鐘的因素

由於這些問題是因為內在生理時鐘與外在環境要求不一致所引起的,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先瞭解內在生理時鐘的特質。以下先就生理時鐘的特性以及影響的因素作一介紹:

一、生理時鐘具有調節的彈性

我們的生理時鐘有一個固定的週期,是接近24小時但略大於24小時的,因個人而略有差異。對大部分的人來說,生理時鐘大致有一、兩個小時的彈性,可以因為一些需要前後調整上床及起床的時間。但這個彈性對於從事輪班工作的人員來說是不足的。

二、生理時鐘有往後延遲的傾向

研究發現當將一個人安置在一個沒有日光、沒有時鐘的地方時,這個人的生活作息時間會有每天向後延的傾向,他會以每天約25小時的週期作息。這個結果顯示內在生理時鐘本身有往後延遲的傾向,若要將生理時鐘往後延會比往前移來的容易。

三、日光的照射會影響生理時鐘的節律

雖然內在生理時鐘有往後延遲的傾向,但是大部分的人生活在24小時的環境週期中並不會有作息時間延遲的情形,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日光的照射使我們的生理時鐘與環境時間同步。在不同的時間照射光線對於生理時鐘會有不同的影響,在清晨照射日光會使生理時鐘提前,而晚上會提早感到嗜睡,早上較早清醒;相反的,在夜間照射光線會讓生理時鐘延後,造成較晚嗜睡,較晚起床的現象。除了光線照射的時間外,照射的光線強度也有所影響,通常照射的光線要比朝陽的光線(約2500lux)還強才會有明顯的調節作用,且照射的時間越久,效果越顯著。

四、生活作息習慣也會影響生理時鐘的節律

除了日光之外,內在生理時鐘也會受到進食、活動、睡覺時間等生活作息習慣的影響,但其影響的程度不若日光來的顯著。

五、服用褪黑激素也會影響生理時鐘的節律

服用褪黑激素也會對生理時鐘有所影響。與照射日光的時間相反,研究發現黃昏或夜間服用褪黑激素會使生理時鐘提前,讓人提早想睡,提早醒來;而清晨服用褪黑激素會使生理時鐘延後,讓人延後想睡,睡到較晚才醒來。

六、生理時鐘的特質隨著個人有所差異

除了一些外在的因素外,不同人內在生理時鐘的特質也可能有所差異。研究者根據個人一天中精神及工作表現最佳的時間將人分為夜晚型、早晨型、以及中間型的生理時鐘型態,夜晚型的人生理時鐘較不規律,較容易往後延,但似乎也較有彈性;早晨型的人一般來講作息時間比較規律,但較容易有太早醒來的問題,生理時鐘也較沒有彈性。

調整生理時鐘的執行原則

我們可以根據上述生理時鐘的特質,維持生理時鐘的規律性,並在必鑰時調整生理時鐘以符合外在環境的要求。以下為維持生理時鐘規律性的一般建議,以及夜班與輪班工作者調整生理時鐘的執行原則:

一、維持生理時鐘規律性的一般建議

維持固定的上床及起床時間。

維持固定的生活作息時間。

避免早上賴床。

避免週末補眠。

維持臥室有適當的光線。

早上起床後照射日光。


規律的運動。

二、對於夜班與輪班工作的建議與注意事項

1.在工作時間方面的建議

固定工作時間對生理時鐘的維持最為容易。

如果必須要輪班,將時間往後輪會比往前輪來得容易。

避免過於頻繁(一週或更短的時間輪一次班)的輪班。

避免加班。

改變工作時間時要有一、兩天以上的休假日以便調節時間。

避免每一班的工作時間過長(長於12小時),尤其如果工作內容需要相當的注意力或體力更應避免。

工作時間中間安排短暫休息對於維持工作表現有所幫助。

2.使用幫助清醒的刺激性飲料的注意事項

咖啡等刺激性飲料的使用的確有助於增進工作時的清醒程度及工作效率,然而其幫助的程度仍無法與適時而充足的睡眠後的表現相當。

刺激性物質的使用也可能造成想要入睡時無法入睡,所以在睡前4到6小時內要避免飲用刺激性飲料。

3.在睡眠時間方面

盡量維持固定的睡眠時間,即使在休假的日子也盡量不要改變。

在輪班的前三天左右可以開始調整睡眠時間,每天往後延一到三小時。

如果無法維持較長時間的睡眠,適當的小睡補眠有助於維持工作時的清醒與認知表現。

4.維持舒適的睡眠情境

避免光線、噪音、以及家中其他人的干擾。

可以將收音機調到沒有節目的頻道或者開電風扇來產生背景噪音,以降低噪音的影響。

5.謹慎地使用安眠藥

雖然使用安眠藥可能有助於白天入睡,但是並無法改變生理時鐘,因此,對於工作時的警覺程度也只能有部份的幫助。

長期使用安眠藥可能有藥物依賴以及副作用等問題,所以應避免長期使用。

6.切勿使用酒精來幫助睡眠

雖然酒精有暫時幫助入睡的效果,但在身體代謝之後反而有中斷睡眠的反彈效用。

長期使用酒精來幫助入睡對身體功能的負面作用遠大於其幫物,必須加以避免。

7.控制光線的照射以協助生理時鐘的調節

夜班工作者在早上回家時可戴太陽眼鏡以避免早晨照光對於白天睡眠的負面影響。

白天睡覺時也要控制臥室中的光線,避免太多的光線進入室內。

工作情境的光線要充足。

當必須將生理時鐘往後延時,可以利用在原來睡眠的時間之前照射光線(日光或日光盒的人造光)來促進生理時鐘的延後;如欲將生理時鐘提前,則必須在剛睡醒時照射光線。

當欲固定生理時鐘在某個特定時間時,可在起床後短暫照射光線,避免生理時鐘延後。

8.利用褪黑激素來幫助生理時鐘的調節

在想要轉換的睡眠時間之前服用褪黑激素,可以幫助入睡,以及幫助生理時鐘的調節。

在剛睡醒的時間服用褪黑激素可幫助生理時鐘的延後;在睡前5小時左右服用褪黑激素可以幫助生理時鐘往前移。

9.實施員工教育以增進員工睡眠衛生以及生理時鐘相關知識

10.可能造成輪班適應困難的因素

中年以上。

早晨型的生理時鐘特質。

有其他的睡眠疾患。

有藥物或酒精濫用的問題。

有慢性身體疾患。

結語



人類是唯一會利用人造光來延長及改變作息時間的生物,雖然光線的使用幫助我們促成了許多文明的可能性,但也打破了生物內在週期與環境週期原有的協調性,造成了睡眠與認知功能表現方面的問題。唯有在瞭解生物內在週期的原理,試者利用這些原理來讓內在生理時鐘與環境的要求達到和諧,才能真正解決這些衍生的問題。





參考資料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 楊建銘助理教授

打敗時差---關鍵基因per1

打敗時差 科學家發現調節生理時鐘關鍵細胞


更新日期:2009/11/28 17:22 (中央社台北28日綜合外電報導)根據一項研究,科學家對於生理時鐘如何運作的新發現,可能為找出應付時差的方法提供了線索。

英國廣播公司「世界新聞網」(BBC WorldService)報導,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Manchester)一個團隊,針對他們認為對調節人類生理時鐘扮演重要角色的特殊細胞進行研究。
這些細胞原本被認為在白天時不活躍,但他們的研究發現恰好相反。

一般原本認為,大腦在白天刺激較多細胞,在夜裡刺激很少細胞,藉此維持人的生理時鐘,但這個研究團隊徹底顛覆這個概念。

該大學神經科學專家皮金斯(Huge Piggins)告訴BBC世界新聞網Health Check節目說:「傳統的看法是,生理時鐘及腦部和其他部分透過腦細胞產生的電脈衝來溝通,這些電脈衝繞行全腦,告訴身體現在時間,而我們發現,實際上腦部在這部分至少有兩種細胞。」

他說:「這些腦細胞運作不像目前所見其他細胞,它們包含一個關鍵基因per1,此基因使他們可以維持非常高度的『活躍性』。」

這些細胞變得非常「活躍」,反而看起來平靜,甚至好似死了一般,但稍後他們作用停下來,再回復到一般的活躍狀態。

就是這種活動過程告訴人類身體何時醒過來。

皮基斯進一步指出:「顯然地,製藥界有很大興趣研發化學治療藥物,調整每日生理時鐘,以協助對抗如時差等情況。」(譯者:中央社陳蓉)981128

2009/11/28

肝功能檢查

驗血報告不再霧煞煞




說清楚,講明白,驗血報告不再霧煞煞......



健康檢查的驗血項目中最常見的就是肝功能檢查。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化學工廠,在人體新陳代謝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由於肝臟功能包羅萬象,因此在檢驗肝臟功能時,要利用各種不同項目來評估它的功能。



●肝細胞壞死指標

GOT(又稱AST)與GPT(又稱ALT)

這是血液中的兩種轉氨脢,通常是一起檢驗。GOT主要存在於肝臟、心肌、肌肉,紅血球之內也有,GPT則主要存在於肝細胞內。當這些細胞因為種種原因而壞死破壞之後,細胞內的GOT,GPT就會釋出到血液中,所以肝炎、心肌梗塞、肌肉發炎或溶血時,GOT值都可能上升,抽血檢驗這些脢的上升程度,可以推測細胞破壞的程度;同樣的,GPT值上升,大概就可以說是肝發炎所導致。對肝臟而言,肝細胞受到藥物、酒精、病毒、缺氧等傷害而破壞時,即可經由抽血檢驗,看此數值上升程度而了解其破壞狀況。



GOT,GPT就是一般人最熟悉的,俗稱「肝功能指數」項目。不過正確來說,應該稱為「肝發炎指數」,在檢驗報告上有時稱為AST,ALT或SGOT,SGPT,正常值多半是40單位以下。



抽血檢驗如果GOT,GPT值不正常,一定要查明原因。但如果GOT,GPT正常呢?──也不代表肝臟沒有問題,還要看看其他數值是否正常才能下定論。因此,只檢查GOT,GPT是不夠的。



GOT,GPT的正常值──40以下

GOT,GPT上升可能是~

GOT:肝病、心肌梗塞、肌肉發炎、溶血

GPT:肝病



●膽道阻塞指標

膽紅素(Bilirubin)

膽紅素主要來源是紅血球內紅素的代謝產物。紅血球平均壽命大約是120天,老舊的紅血球功成身退時,在脾臟中被破壞而釋出膽紅素。這些膽紅素大部份經由肝細胞進行化學作用排入膽汁中,再由膽管注入腸道內,經糞便排出體外。如果肝細胞受損或膽管阻塞,膽紅素無法順利排出,就逆流進入血液中。所以膽紅素值如果上升,就可能會有膽管阻塞、肝細胞受傷或紅血球破壞過多等情形發生。



一般抽血檢驗會驗直接膽紅素(D-Bil)及總膽紅素(T-Bil),正常人的直接膽紅素大約在0.4mg/dL以下,總膽紅素大約在1.2mg/dL以下。



直接膽紅素的正常值──0.4mg/dL以下

總膽紅素的正常值──1.2mg/dL以下

膽紅素值上升可能是~肝病、阻塞性黃疸、溶血



●喝酒指標、膽道阻塞指標

γ-GT(丙麩氨轉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ce)

這是一種分解蛋白質的酵素主要存在於肝和腎組織。有少部份存在於脾臟、攝護腺和心臟。γ-GT常用於檢驗膽道系統方面的疾病,也是偵測膽汁鬱積性肝疾病的敏感指標。



另外,此指數也跟飲酒有密切關係,可以據以判斷是否有大量飲酒,因為在大量飲酒後的十二至二十四小時,γ-GT會大量升高;而患有酒精性肝病的人γ-GT也會升高。此外,某些特殊的藥物也會引起γ-GT上升。



γ-GT 的正常值──60單位以下

γ-GT 上升可能是~肝病、慢性發炎、酗酒



●膽道阻塞指標

ALP(鹼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這種酶主要是由肝臟、骨骼和胎盤所製造,再由肝臟排到膽汁中,所以是存在於肝、膽道和骨骼裡,但也有很小量存在於胎盤。因此,當膽汁排除的管道有障礙時,膽汁回流到血液中,就會造成ALP上升。這種情形常見於肝臟或膽道系統的疾病,需要配合GOT,GPT等肝臟檢查加以診斷。此外,骨頭若有病變時,鹼性磷酸酶也可能會上升。



鹼性磷酸酶的正常值會因性別、年齡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例如孕婦及青春期的孩子,因為孕婦的胎盤及青春期的骨骼快速生長,自然會分泌大量的鹼性磷酸酶,鹼性磷酸酶上升是正常的,不必太緊張。



ALP的正常值──因性別、年齡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ALP上升可能是~

疾病:膽道阻塞、骨頭病變

正常:懷孕、青少年發育期



●肝臟合成蛋白質指標

Albumin(白蛋白)和Globulin(球蛋白)

血中蛋白濃度常被用於幫助診斷肝、胃腸道和腎臟等方面疾病和身體的營養狀態。在血中的蛋白主要是白蛋白(Albumin)和球蛋白(Globulin)。



白蛋白是在肝臟形成,約佔血中蛋白的50~60%,肝臟製造不足或由腎臟或腸道流失太多,都可能造成白蛋白值過低。白蛋白主要功能是維持血液的滲透壓,滲透壓不足時就容易造成水腫,例如肝病患者的腹水就是這樣形成。球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負責身體的免疫系統(抗體)和體內物質的運送(如:鈣、膽紅素、氧氣、類固醇、維他命)。



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例對於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的病情了解,也是另一個指標。一般來說,白蛋白的值都大於球蛋白,但如果病人的肝功能不穩定,無法製造足量的白蛋白;又因為長期肝發炎,使免疫球蛋白增加時,將使白蛋白少於球蛋白。所以,如果白蛋白比上球蛋白的比值小於1時,就必須注意是否有慢性肝病的可能。



白蛋白的正常值──3.5~5.5g/DL

球蛋白的正常值──2.5~3.5g/DL

白蛋白比球蛋白的正常比值──大於1

球蛋白過高可能是~慢性肝炎、肝硬化

白蛋白過低可能是~肝硬化、腎病症後群、營養不良



●肝臟製造凝血因子指標

PT(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

凝血酶原是凝血因子的前身。凝血因子中有一大部分是肝臟製造的,所以當肝的製造能力不好時,除了前面提過的白蛋白會降低之外,凝血因子也將降低而造成凝血時間延長,也就是一旦有出血現象時,血液要花比較長的時間才會凝固止血。測量此數值之意義在於了解體內凝血因子的量及功能,藉以推測肝臟功能是否正常。正常人的凝血時間約為十二秒左右。



PT的正常值──12秒左右

PT值延長可能是~肝病、吃抗凝血劑、吃中藥



●CBC(血球計數)

AFP(胎兒蛋白;α-fetoprotein)

胎兒蛋白是母親懷孕時,胎兒所製造的一種蛋白質,但出生後就消失。胎兒蛋白目前是檢查肝癌的一種最重要指標。會造成胎兒蛋白升高的腫瘤除了肝癌以外,卵巢或睪丸的生殖細胞腫瘤也有可能。另外,肝發炎後,因肝細胞再生也會有胎兒蛋白上升的情況,但會隨著發炎消退而降低。正常人的胎兒蛋白多半在20ng/ml以下,如果沒有懷孕卻發現胎兒蛋白上升,一定要進一步檢查是否得了肝癌。



AFP的正常值──20ng/ml以下

AFP上升可能是~

疾病:肝癌、肝炎、生殖系統腫瘤

正常:懷孕

甲種胎兒蛋白(AFP)─ 肝癌篩檢常用指標

王先生在例行身體健康檢查中,被告知血清中的甲種胎兒蛋白值過高,醫師建議他進一步接受影像學檢查,釐清是否罹患肝癌,不過,這項訊息已讓他忐忑不安,究竟甲種胎兒蛋白值過高,代表的是什麼意義呢?


胎兒蛋白是包含數種不同的蛋白質,其中甲種胎兒蛋白(Alpha-fetoprotein,簡稱AFP)可當成檢驗肝癌的一種腫瘤指標,臨床上我們常常簡稱為胎兒蛋白。血清中胎兒蛋白值較高的人,罹患肝癌的機會比較高,但甲種胎兒蛋白本身並非確定診斷的依據,尚須參考其他檢查。







胎兒蛋白值異常怎麼辦?

一般來說,肝癌可經由血清、影像學與組織病理學等檢查來診斷。所謂血清檢查,對民眾而言,其實就是一項抽血檢查,檢驗人員抽血檢驗民眾血清中的胎兒蛋白值,當做篩檢肝癌的一種方法。

以台大醫院為例,若受檢者血清中胎兒蛋白值高於20ng/ml,在統計上其罹患肝癌的可能性也較高,醫師通常會依病人的狀況,安排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甚至安排肝臟腫瘤切片檢驗,以利協助確認受檢者是否罹患肝癌。







胎兒蛋白高 不代表必有肝癌

根據一項許金川教授在民國74年的研究指出,肝癌小於5公分的病人,僅有53.8%血清中的胎兒蛋白值是過高的(高於20ng/ml),這代表胎兒蛋白值不高不一定沒有罹患肝癌。

另一項美國研究則顯示,當血清中胎兒蛋白值高於200ng/ml時,99.4%是肝癌患者,這代表胎兒蛋白值愈高,罹患肝癌機率也愈大。

除部分肝癌,會造成血清中胎兒蛋白值升高外,肝臟發炎、懷孕或罹患睪丸癌、卵巢癌等生殖細胞癌時,有時也會分泌較多的胎兒蛋白,因此,民眾在得知血清中胎兒蛋白值過高時,最重要的步驟是遵從醫囑,完成後續檢查、釐清病因。







篩檢早期肝癌 準確度有限

早期肝癌幾乎沒有症狀,以抽血來驗血清中胎兒蛋白值,是一種快速篩檢肝癌方式,約1至3天就可得知結果。但它的缺點如上所述,就是不夠精準、敏感,高於20ng/ml,不代表罹患肝癌,低於20ng/ml以下,也不代表沒有肝癌,只能當成參考,目的在篩檢出部分肝癌危險族群。

因此,許多醫生在進行肝癌篩檢時,除對患者進行血清檢驗外,還會輔以腹部超音波檢查,讓兩者相輔相成,提高診斷肝癌的機會。

超音波檢查可能出現的盲點,是對於部分體積較小或位於不易掃瞄到的死角的肝腫瘤,有時不易查覺,所以才須與血清檢驗相互使用,一旦發現兩項檢查都出現異常現象,代表受檢者罹患肝癌機會更高,通常會被建議做更精細檢查。





高危險群應定期檢查胎兒蛋白

那些人需要定期抽血檢驗胎兒蛋白值呢?簡單而言,就是指肝癌的高危險族群,比如說B型肝炎帶原者、C型肝炎感染者、肝硬化患者,建議在每6至12個月的肝炎定期追蹤時予以檢驗,而家族中具有肝癌病史者,或是本身已出現不適症狀者,都應適時就醫,評估是否進行檢驗。

早期發現肝癌,通常能有較好的預後,臨床上藉由出現腹痛、黃疸、體重減輕等症狀,而被診斷出罹患肝癌者,癌症分期通常較晚,癒後普遍不好,多數活不過6個月,因此,高危險族群定期追蹤有其必要性。





保肝第一步 了解有無B、C肝炎

歷年來肝癌高居國內男性癌症死因第1位,每年死於肝病的1萬多名國人中,大約有7成是B型肝炎引起,另2成是C型肝炎所引起,但是根據本會先前所做過的調查,卻有約6成的B肝帶原者,與近9成的C肝感染者,不知道自己罹患肝炎,錯失定期就醫追蹤的機會。

建議民眾,想保肝,要先了解自己是否為B、C肝帶原者,這可透過本會不定期舉辦的肝炎篩檢活動,或自行至醫療院所檢驗。進行血清胎兒蛋白值檢查時,民眾無須禁食,只須抽血即可。

一旦發現已是B型、C型肝炎帶原者,則應遵從醫囑,定期追蹤檢查,目前全民健保對B、C型肝炎帶原者定期追蹤所做的血清胎兒蛋白檢驗是有給付的,可初步篩檢出部分肝癌

2009/11/26

乳酸菌的保健功效

1.整腸效果:乳酸菌能產生乳酸,使腸道環境酸性化,分泌抗菌物質,與有害菌競爭吸收養分,抑制腸道有害菌及外來病菌的增加,保持腸道菌相平衡健康,防止感染,預防急性腹瀉,改善便秘。


2.幫助養份吸收、合成維生素:乳酸菌產生出的乳酸能促進鈣質及鐵質的吸收,乳酸菌並能幫助蛋白質及脂肪分解成較小的分子,利於人體吸收。另外,乳酸菌亦能合成維生素B1、B2、B6、B12、葉酸、菸鹼酸、維生素K等。

3.分解乳糖,改善乳糖不耐症:乳糖不耐症患者由於小腸內缺乏分解乳糖的「乳糖酶」,乳糖堆積在腸道,腸內滲透壓增高,而引起腹瀉;乳酸菌可分解乳糖,因此有這類困擾的人可以選擇乳酸菌製品取代牛乳,改善不適症狀。

4.免疫調節機能: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70%的免疫球蛋白由腸道免疫細胞所產生,腸道不健康,免疫機能絕對不健康。乳酸菌能夠活化腸道免疫系統,刺激巨噬細胞及淋巴細胞產生免疫球蛋白A、γ-干擾素、抗腫瘤因子等免疫因子。提升整體免疫系統活力。保持免疫系統的均衡,身體當然健康。

5.抗腫瘤:近幾年的醫學研究,明確證明腸癌、乳癌、胃癌、膀胱癌等癌症皆和腸道菌相有密切關係。乳酸菌的抗腫瘤機制包括:(1)降低由有害菌所產生和致癌相關之酵素,減少致癌物的產生;(2)直接吸收致癌物質,排出體外;(3)活化人體的免疫能力,而達到抗腫瘤效果。

6.降低過敏反應:過敏是身體免疫系統對外來異物(多半含有蛋白質成分,稱為過敏原,會引發免疫的反應)產生過度免疫反應的狀態。國內外許多研究已證實,乳酸菌可以預防過敏反應的發生,減輕過敏的症狀,有效緩解花粉症、過敏性疾病、異位性皮膚炎等。

7.降低血液膽固醇:乳酸菌降低膽固醇作用機轉,包含同化作用,由乳酸菌對膽固醇進行吸附予以同化,另一方面則是由乳酸菌的膽鹽水解酵素去(BSH)分解膽鹽,將膽鹽轉變成為去結合型膽鹽,而去結合型膽鹽會與血清中的膽固醇結合而排出體外,以降低血中膽固醇。

8.降血壓:乳酸菌會產生特殊胜肽,抑制血管收縮素轉化脢(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而使血壓降低。

9.降低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導致胃潰瘍等胃部病變,有許多特別之乳酸菌,能有效降低胃部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10.抗老化,預防老人痴呆:乳酸菌可清除腸道內的自由基,重金屬等各種腸內毒素,而且改善排便,避免體內毒素的累積,有效延緩老化。

11.美容效果:因為改善排便,進而清除毒素

益生菌商機大 生技業忙搶進

工商時報 2009-11-25 【杜蕙蓉/台北報導】


 傳統醫學從單純治療朝向預防醫學轉變,被譽為「21世紀的抗生素」的益生菌,成為保健食品中最夯的產品,吸引包括葡萄王(1707)、景岳(3164)、中天(4128)和東洋(4105)等生技業者,爭相卡位全球每年約200億美元商機。



 景岳董事長陳根德表示,已啟動全球的銷售通路,將陸續和大陸的普瑞森、博今、丹麥的Chr Hansen和雀巢(Nestle)等公司簽約,由景岳提供菌種和技術,採取銷售和收取授權金等模式合作,使明年業績相當樂觀。



 以高達10支菌種躍居國內第一開發菌種最多的葡萄王董事長曾水照表示,除了透過藥妝量販通路銷售8益菌外,轉投資的葡眾,推出的康貝爾亦是市場最夯的同級產品,而葡萄王更因發酵槽最多,目前更為國內多家傳銷公司研發代工生產益生菌。



 據NBJ估計,2003年機能性食品市場規模約有660億美元,2004年已達760億美元,預測2010年之前,每年平均成長率達14%,2010年市場規模將達1670億美元。



 另再根據ROBIOTICS:A Global Strategic Business Report統計,2008年全球益生菌市場達167.4億美元,預計2010年將達201.1億美元,成長率20.13%。



 台灣市場部分,2003年台灣工業產值月統計資料顯示,國內乳酸菌產品市場從1991年到2002年之年產值由24億元增加到47億元,至今每年仍然持續上升中。至2007年8月止,我國衛生署已核發的101件保健食品許可中,即有30件是乳酸菌相關產品,約為30%。隨著腸胃道、過敏、減肥人口的成長,乳酸菌相關產品更是大量成長。



 就目前積極卡位乳酸菌市場的葡萄王、景岳、中天和東洋來看,大部分是以抗過敏和腸胃道毛病為主,抗癌藥專業藥廠的東洋,投入的乳酸菌已積極進行二期試驗,至少還要再3年才能通過三期臨床,東洋的產品方向除了保健食品外,應會朝向藥品發展。

2009/11/25

抗癌原料藥海外市場捷報不斷 2009/08/25

以高活性抗癌原料藥頻頻攻佔海外市場的台灣神隆,在擴展全球市場版圖的出擊中持續傳出捷報。該公司三項高活性產品今年稍早分別於紐澳、美日上市,加上下半年持續有其他抗癌產品在歐洲等地陸續上市,將進一步擴大該公司營收成長的來源。因應業務快速成長,台灣神隆也已著手在大陸增建新廠,屆時可望為營運增添新的動力。


由於訂單熱絡,台灣神隆今年第二季獲利較去年同期成長27%,下半年在持續有產品新上市的加持下,包括用來治療乳癌、胰臟癌的原料藥Gemcitabine,日前經與禮來公司就訴訟達成和解,已順利上市,公司營收獲利可望按既定目標前進,而台灣神隆全球抗癌原料藥供應領導廠商地位也更形穩固。

台灣神隆總經理馬海怡表示,去年底通過日本官方GMP查廠後,該公司即加緊腳步拓展日本市場,今年首件抗癌產品順利於當地上市,顯示台灣神隆在日本市場已跨出穩定的一步。近年來因應日本藥品市場開放,台灣神隆對全球第二大藥品市場的拓展更趨積極,已分別與日本學名藥廠及新藥公司建立合作關係。

除搶進日本市場之外,新興的中國藥品市場也是該公司佈局的重點之一。配合業務擴展的需求,台灣神隆正著手擴充產能。馬海怡指出,基於成本及大陸新興市場佈局之考量,將於江蘇常熟設立新廠。規劃中的新廠佔地100畝,目前已取得營業執照,預計10月開始動工,至2011年可望完工啟用。廠內規劃有完整的研發實驗室以及符合GMP規範之生產設施,初期供生產關鍵中間體,未來將同時提供GMP原料藥生產。預料常熟新廠將進一步擴大神隆在當地的研發生產能量,為其中國市場佈局及業務拓展增添利基。

在業務開拓上大有斬獲的同時,台灣神隆在產品技術開發上也持續有進展。該公司現正積極透過國內外策略性結盟發展新平台技術,藉由結合奈米及標靶傳遞技術,針對現已上市藥物開發新一代改善型的產品。台灣神隆執行副總暨科學總監詹維康指出,目前除與日本新藥公司合作引進一項奈米化技術,計劃運用此技術將高活性原料藥奈米化之外,在生技蛋白質藥物細胞株及製程開發上,並已將所開發出之多項高產能細胞株及其製程技術授權給國內外數家生技公司,進行後續產品的開發。詹維康表示,透過研發上的策略聯盟,不僅可加速新產品的開發,也為建立長期的全球競爭力奠基。

隨著新產品的陸續上市及海外市場的拓展,台灣神隆業務持續快速成長。根據天下雜誌2009年公布的國內一千大企業調查結果,台灣神隆拿下生技製藥業最賺錢、獲利最佳公司榜首,並以整體出色的表現,躋身全國一千大企業營運績效前五十強,排名11,該公司同時也獲評為製造業最會賺錢50家企業的第14名。

台灣神隆常熟新廠今開工動土 2009/11/05

全球原料藥開發製造的專業廠商台灣神隆於大陸江蘇常熟設立之新廠,今(5)日舉行開工動土典禮,該廠預計於2011年正式展開營運,將可強化神隆在大陸的經營佈局,協助拓展當地市場。

神隆常熟廠位於常熟經濟開發區內,佔地100畝,除建置生產線之外,並將設立研究開發中心,營運初期以生產關鍵中間體為主,也將生產符合國際GMP標準之原料藥。

台灣神隆總經理馬海怡表示,中國大陸藥品市場至2013年將躍居為全球第三大,市場潛力無窮。神隆在常熟擴大設立研發生產基地,不僅顯示該公司對經營大陸市場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時也是神隆拓展新興市場,加深全球佈局策略的一環。

馬海怡指出,許多欲搶進中國市場的外資學名藥廠,急欲在當地尋求能兼顧品質的合作夥伴,強烈的市場需求讓已與許多國際藥廠有供應合約的台灣神隆在當地的發展備受期待。

「除了國際製藥廠希望與我們合作共同開發當地市場之外,中國製藥廠為進軍國際市場,對於像神隆這種已在歐美註冊藥物主檔(Drug Master File, DMF)的原料藥供應商,也表達積極合作之意願。」

負責統籌神隆在大陸投資成立之事業單位的執行副總兼科學總監詹維康表示,除因應市場對高品質原料藥服務之需求,未來常熟廠加入營運後,也將使神隆在原料藥供應上─ 從上游的關鍵中間體到原料藥成品產製,達到垂直整合之效益,不僅有助於成本降低,同時也更進一步確保產品品質一致。

另一方面,儘管大陸已成為國際藥廠
藥物開發生產
臨床試驗外包海外的集中地,詹維康指出,當地真正能支援臨床試驗、處理來自海外衛生主管機關如美國FDA之GMP查核或註冊文件答詢的原料藥廠商並不多。神隆由於原料藥外銷歐美國際市場多年,全球法規註冊經驗豐富,透過該公司在常熟的營運,能夠就近提供國際藥廠所需之專業配套之外包服務及技術支援。

中國大陸藥品市場規模在亞洲現僅次於日本,隨著當地經濟發展及醫改政策的推動,市場持續快速成長。神隆結合台灣總廠與常熟廠的資源,將有助於提昇全球競爭力。
關於台灣神隆

台灣神隆開發生產的原料藥產品目前供應國際間超過二百家藥廠,其中多家排名全球前十大的專利藥廠及十大主要學名藥廠均包括在內。除供應各大藥廠原料藥、提供代工生產服務外,台灣神隆並提供新藥開發服務,從臨床用之原料藥製程開發到生產。已開發生產的原料藥產品包括抗癌、賀爾蒙、抗發炎等種類,並在世界各主要市場完成產品藥物主檔(DMF)之登記註冊,目前全球各地藥物主檔案之註冊超過450件,包括美國32件、日本3件DMF之註冊。進一步資訊請至台灣神隆網站http://www.scinopharm.com/查詢。

新聞聯絡人

台灣神隆

公共事務處



汪小鶯

電話: 06-508-2880 / 0935795868

傳真:06-505-2898

Jessie.wang@scinopharm.com.tw

台灣神隆原料藥銷美再添生力軍2006/12/20

繼稍早前的抗癌熱門原料藥品Paclitaxel順利在美上市後,台灣神隆另一項用於癌症相關治療的產品Ondansetron HCl,日前亦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審查正式取得在美銷售資格,於原廠藥品美國專利即將於本(12)月底前屆期的市場利多下,可望為台灣神隆帶來更多的全球供銷商機,同時也為國內原料藥爭取美國市場大餅再下一城。

台灣神隆總經理馬海怡博士表示,供乳癌第一線治療的Paclitaxel(一般稱為)及止吐劑用的Ondansetron HCl,為目前癌症治療相關藥物的銷售主力,二者全球製劑年銷售額超過32億美元。台灣神隆開發出原料藥後銷至歐美供藥廠製作成學名藥製劑,並於今年八、九月間通過FDA藥品審查,目前已可在美上市銷售。馬海怡指出,這幾項原料藥用於針劑產品,由於製程上需有極高純度的水質,全球有能力生產針劑用的原料藥商有限,因此可製造符合針劑用的原料藥,也成為台灣神隆在擁有處理高活性藥物之設備優勢外的另一項國際競爭利器。

馬海怡以已開始市場銷售的Paclitaxel為例指出,Paclitaxel已成為該公司超過年百萬美金銷售額的明星產品,台灣神隆成功打開該產品在歐洲的市場後,接下來將積極開拓美國市場的銷售。她也預期,由於美國市場的銷售佔該公司營收的大半,新增的美市場商機預料有利台灣神隆擴展全球市場,並為明年的營收成長增添生力軍。

Paclitaxel是使用相當普遍的抗癌藥物,全球製劑市場規模達12億美元。

台灣神隆在Paclitaxel製程上已取得突破並獲美國製程專利。不同於傳統剝取樹皮萃取紫衫醇的方式,該公司由太平洋紫衫之針葉萃取啟始物,再透過化學方式進行合成,紫杉樹葉可以再生,樹木不會因剝皮而死亡,是對環境保育的一項重要的供獻。

台灣神隆另一項銷美產品Ondansetron HCl,主要用來預防或抑制因癌症化療、放射線治療或外科手術引起之噁心和嘔吐。搭上今年2006原廠專利過期商機最末一班列車的Ondansetron HCl,其首宗學名藥注射液及口服型產品已於今年11月分別獲美國FDA的核准上市。由於原廠藥品在美國的專利即將於今年12月24日屆期,預計專利到期後,單僅美國一地製劑銷售額就高達美金15億元的Ondansetron,將因開放競爭而增加全球供貨市場之商機,對於經營美國市場已久、供應製藥原料遍及國際間135家藥廠的台灣神隆而言,更是擴大美國市場銷售的佳機。

台灣神隆自92年成功以供尿道平滑肌鬆弛劑用的Flavoxate搶進全美市場之後,3年多以來,陸續有多項原料藥品順利登陸美國並在當地市場熱銷,其中包括供作解毒劑用的Flumazenil抗高血壓藥物Benazepril等,Paclitaxel及Ondansetron HCl分別為該公司第五、第六個成功外銷至美國市場的原料藥品。除了Ondansetron之外,到2013年間,據估計起碼還有他諸如多西紫衫醇 (Docetaxel)、喜樹鹼(Irinotecan)等9項規模超過80億美元的熱門癌症治療藥品之專利將屆,其中將近一半的產品,台灣神隆均已完成開發。

關於台灣神隆

台灣神隆開發生產的原料藥產品目前供應國際間超過一百五十家藥廠,其中多家排名全球前十大的專利藥廠及十大主要學名藥廠均包括在內。除供應各大藥廠原料藥、提供代工生產服務外,台灣神隆並提供新藥開發服務,從臨床用之原料藥製程開發到生產。已開發生產的原料藥產品包括抗癌、賀爾蒙、抗發炎等種類,並在世界各主要市場完成產品藥物主檔案(DMF)之登記註冊,目前全球各地藥物主檔案之註冊超過170件,在美國一地就有22件藥物主檔案DMF之登記註冊。進一步資訊請至台灣神隆公司網站http://www.scinopharm.com/ 查詢。



新聞聯絡人

台灣神隆

公共事務處



汪小鶯

電話: 06-508-2880 / 0935795868

傳真:06-505-2898

Jessie.wang@scinopharm.com.tw

原料藥小辭典:原料藥是藥品中具有醫療效果的基本成份

(API,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是新藥開發藥廠或者學名藥(專利過期的藥品生產廠)藥品製造的上游。

但擁有藥品專利之原廠為保護其原來市場不被學名藥蠶食,因此絕對不願意提供原料給學名藥廠;而在學名藥廠中,同時又有生產原料藥能力的業者少之又少,必須依賴專業的原料藥廠提供原料。

馬海怡(台灣神隆總經理):神隆準備一飛沖天2007-05-28

統一集團轉投資的台灣神隆總經理馬海怡指出,2001年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到神隆查廠,通過cGMP品質認證。她說,全球前十大專利藥廠都已經是神隆的客戶,現在「神隆已在飛機跑道上準備好,就要一飛沖天」。


馬海怡以輝瑞藥廠為例,一年的營收超過500億美元,台灣的市場年規模僅有30億美元,因此藥廠一定要走國際化。她說,神隆通過現行藥物生產質量管理規範(cGMP)規範後,輝瑞放心把專利藥的生產交給神隆,未來還會有一系列產品交由神隆代工。

神隆去年營收逼近新台幣15億元,年增率45%,稅後純益1.4億元。馬海怡說,神隆第一季銷售業績暢旺,單季營收3.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7%。她表示,神隆今年陸續有多項學名藥及新藥用的原料藥,產品進入商業量產,營運將逐季成長。

神隆執行副總暨科學總監詹維康分析,原料藥並不是新行業,但過去台灣是以生產藥劑為主,國際藥廠需求的原料藥開發時間長達七、八年,因此台灣廠商較少生產。

他說,過去一年原料藥市場快速成長,估計未來五年,台灣的學名藥用原料藥市場就超過1,000億元,這也神隆與中化、台藥、永光等同業的機會。

詹維康進一步表示,神隆1999年建廠落成,當時就是以全球最嚴謹的標準建廠,因此可以通過cGMP的認證,目前有15條生產線,可以彈性因應客戶在專利藥、學名藥等的原料藥需求或代工。他說,台灣產業普遍對智慧財產權的尊重,是神隆爭取國際藥廠下單的重要因素之一。

馬海怡補充,全球有很多藥廠都可以生產藥品,製藥的商機就像大海裡的魚群一樣豐富,但是具有製程專利、高活性的抗癌藥物,能夠生產的藥廠就不到15家。她說,現在全球生產抗癌藥的藥廠大約有29家,神隆已獲得其中28家的訂單。

馬海怡說,神隆也幫助專利藥廠在初期就研發原料藥,像是亞培開發塗在心臟支架的新藥,神隆就獲得合作機會。她表示,這些新藥一旦上市,神隆就可以獲得三分之一以上的生意,更因為通過cGMP認證不易,合作藥廠一旦委託神隆生產,被更換的機率就很低,這對神隆的發展是一大保證。

台灣神隆經營策略持續奏效

發布單位:台灣神隆公司


發布日期:2009/02/16

為全球抗癌原料藥供應領導廠商的台灣神隆2008年業績耀眼,該公司去年自結全年營收首度站上新台幣31億元高峰,在獲利部分更創下稅前淨利逾新台幣9億元的新高水準。在全球經濟景氣普遍低迷的同時,台灣神隆逆勢創新高,突顯該公司於穩健經營中不斷衝刺成長。隨著每年不斷有新產品陸續上市,台灣神隆營運可望再上一層樓。

台灣神隆自結2008年營收達新台幣31.44億元,較2007年全年營收新台幣24.94億元成長26%;2008年稅前淨利更攀升至新台幣9.05億元,較2007年稅前淨利新台幣4.13億元大幅成長119%,整體營運及獲利表現相當優異。

台灣神隆總經理馬海怡表示,由於堅守經營之策略奏效,公司營運在高毛利產品陸續量產且訂單不斷的帶動下,連續3年獲利營收創新高

2008年,台灣神隆有治療大腸癌之原料藥產品在美上市,出貨暢旺為營收獲利再度創造出二位數的高成長。今年該公司持續有新產品上市計畫,可望延續成長力道。由於全球經濟仍處於動盪,馬海怡也指出,將同時加強營運效率提升及成本管控,以順利達到預定成長目標。 馬海怡指出,配合業務擴展之需,台灣神隆也將繼續投資擴充產能以及研發規模,以為該公司全球市場佈局及業務成長注入新的動力。

而台灣神隆目前已開發完成的多項學名藥原料產品未來也將陸續上市,提供營運強勁的成長動能。除搶占專利到期的學名藥市場商機近期歐美各大藥廠因應全球金融風暴而擴大亞洲代工規模之市場趨勢,也將有利該公司擴大代工研發製造業務的規模。

去年一年間,台灣神隆在開拓全球市場上頗有斬獲,分別通過日、韓及歐盟官方首次GMP查廠,取得原料藥產品外銷當地的資格,並通過美國FDA第三度的到廠查驗,接連不斷的國際認可,也讓該公司銷售觸角順利延伸至新興市場

關於台灣神隆

台灣神隆開發生產的原料藥產品目前供應國際間超過兩百家藥廠其中多家排名全球前十大的專利藥廠及十大主要學名藥廠均包括在內

除供應各大藥廠原料藥、提供代工生產服務外,台灣神隆並提供新藥開發服務,從臨床用之原料藥製程開發到生產。已開發生產的原料藥產品包括抗癌、賀爾蒙、抗發炎等種類,並在世界各主要市場完成產品藥物主檔(DMF)之登記註冊,目前全球各地藥物主檔案之註冊超過335件,在美國一地就有29件藥物主檔案DMF之登記註冊。有關進一步資訊請至台灣神隆公司網站http://www.scinopharm.com/查詢。

新聞聯絡人

台灣神隆

公共事務處



汪小鶯

電話: 06-508-2880 / 0935795868

傳真:06-505-2898

Jessie.wang@scinopharm.com.tw

台灣神隆-

台灣神隆再也不「神」了




文/邱莉燕



台灣最大原料藥廠台灣神隆,七年來已虧掉三分之二個股本,今年五月三十一日更悄悄取消股票公開發行,財測跳票的經營團隊背負著三十五億元龐大負債,宛如日本「火焰大挑戰」節目的參賽者,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觸網被判出局。



From:今週刊 392期



曾被譽為「統一集團生技灘頭堡」的台灣神隆,由於連年虧損,債台高築,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神了。



五月三十一日,台灣神隆一聲不吭,取消股票公開發行,更讓人質疑該公司的獲利能力,是否像七年前風光募資時所做的承諾?



取消公開發行之後,台灣神隆總經理馬海怡首次公開露面,參加「生技時代俱樂部」的餐敘演說。頂著造型師吹整的貴婦髮型,馬海怡忙著和舊識新友打招呼、換名片,笑容滿面。



當被問到公司目前的經營狀況,馬海怡的回答是「還不錯」,而當被問到「前年虧損五.六二億元,去年虧損六.九九億元,五年來累積虧損二十七.六七億元,總共虧掉三分之二個股本,公司狀況怎能算不錯」時,馬海怡收起了笑容,振振有詞地說:「所謂的虧損是因為錢都花在基礎建設,這是一定要先花的。」



‧ 取消公開發行 總經理:基於多方面考量



至於為何取消公開發行?馬海怡表示乃是「基於多方面的考量」。她邊說邊吃著盤中的生魚片,吃完生魚片又吃冷盤,胃口不錯,看不出內心的情緒起伏。



在連年虧損的低迷情勢下,馬海怡對於台灣神隆的未來仍保樂觀,她計畫著到年底,將有十到十五個學名藥和新藥原料在美國推出,預估今年營業額五億元,並在明年年底轉虧為盈。



另外,她還透露未來可能會找華爾街的投資銀行評估赴美上市的可能性,在美國上市之後,再回台灣發行TDR(台灣存託憑證)。



這一番說法看似合理,不過熟知內情的人明白其中其實漏洞百出。專程來取經的晟德大藥廠總經理許瑞寶在聽完她的演講後,坦言覺得收穫不大,然而許瑞寶說得很含蓄:「只有他們公司(台灣神隆)明白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此時的台灣神隆就像是日本綜藝節目「火焰大挑戰」的參賽者,前方考驗重重,每走一步都要謹慎戒懼、如履薄冰,因為要是一個不小心,不但無法過關,還有可能被判出局。



回想起七年前,馬海怡和副總經理詹維康等三位共同創辦人以美國藥廠專業經理人身份回台,獲得統一集團總裁高清願和行政院開發基金的財力支持,在台南科學園區興建全台灣最大的原料藥廠,志得意滿,幾次資金燒罄也都順利現金增資成功,讓其他募不到那麼多錢的生技公司又妒又羨。馬、詹兩人引領大小股東共築美夢,宣稱「台灣神隆將在第七、八年轉虧為盈」。



從台灣神隆的一些成績,其實看得出兩人的用心。所研發的孕馬尿雌激素製造技術,以及天然紫杉醇(目前惟一被證實可治療癌症的藥物)的採收權、四項生產專利、十項新藥之原料藥合成等等,又有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通過的cGMP藥廠,均是「戰功」,業界也都將台灣神隆視為統一集團進攻生技產業的指標公司,不時津津樂道。



可是,台灣神隆取消公開發行一事,許多同業和創投都不知情,本刊多次連繫統一國際開發副總杜德成,正是負責統一集團投資台灣神隆案的主事者,但他一直不願意針對所提的問題答覆,本刊繼而問到統一集團內部業務相近的員工——統一企業保健食品部經理蔡坤樹,他也表示「對此事完全不知道」。



持股比率達二四%,是僅次於統一集團的第二大股東行政院開發基金雖然清楚,但對於馬海怡宣稱「將至美國掛牌」的說法,卻毫無所悉。



一位不願具名的開發基金官員解釋說:「台灣神隆因為現在還沒賺錢,為了撙節開支,只好省下公開發行所需的會計師簽證費用和稽核人員的人事支出,至於到美國掛牌,應該是馬總(馬海怡)自己的願景。」



‧ 公司連年虧損 四創辦人七年卻領薪四億



不過,如果這位官員得知馬海怡及其他三位共同創辦人,每年支領的薪水超過五十萬美金,七年下來四人領走約四億元台幣,不知他對於「撙節開支」這個名詞,是否會有新的體會?



交通銀行亦為台灣神隆股東之一,都知道這些事,卻有「孤臣無力可回天」的無奈。交通銀行曾在董事會中對台灣神隆的經營績效有些意見,但因為持股不多,也只能遵從多數表決意見。



台灣神隆實收資本額四十二億元,如此巨額的投資,顯示了政府的無能、小股東的無力,大股東則是陷入「尷尬」情境。



一位美商創投公司的副總經理表示,台灣神隆的廠房裝潢豪華,機器設備浪費擺闊,埋下了日後虧損的種子。「馬海怡一直很自豪台灣神隆的建廠成本只有歐美同類型藥廠的四分之一,然而根據實際比較,台灣神隆的建廠費用根本不像她講得那麼低,應該只比國外藥廠便宜一成。」



這位副總曾到台灣神隆的實驗室參觀,對於馬海怡的大手筆訝異不已。「單單一間玻璃房內就擺了二十一台HPLC(高效液態層析儀,一種化合物分析儀器,一台造價約百萬台幣),政府設立的生技中心,成立十幾年也不過只有六台而已。真的是太會花錢了!」她曾經算過,台灣神隆一年的折舊費用高達四億元,然而至今最高的營業額也不過兩億元餘。



‧ 為了防止倒閉 股東支持現增其實不得已



不只是台灣的創投業者認為台灣神隆花錢花到「連牆壁都是用黃金貼成」,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也曾驚訝地表示,台灣竟然會花這麼多錢、拿這麼多資本設立一家原料藥廠!



台灣神隆引以為傲的廠房及建築花了十五億元,機器設備花了十六億元,還有未完工程及預付設備款十億元,龐大負債就是這樣築成。



這位副總透露,高老闆(統一高清願)等之所以願意繼續支持,最主要就是因為台灣神隆的錢花完了,如果大股東再不支持,眼下就會立刻倒閉,所以只好硬著頭皮撐下去。「股東們支持現金增資也是不得已的事。」



這位副總接著指出,尷尬的不止股東,台灣神隆的美國上市計畫也會很尷尬。「四十二億元資本額對台灣資本市場來說規模太大,拿到美國上市(IPO)一定會被嫌規模太小,國內外都不看好,台灣神隆的處境怎麼不尷尬?」股東、藥廠兩尷尬,神隆女主馬海怡卻兀自做著她的美夢。



馬海怡表示「赴美掛牌」是因為原料藥的客戶多在歐美,歐美的資本市場比較熟悉原料藥廠的經營模式,瞭解內情的人才能給予適當的市場評價。不過,早在兩年前,神隆就被華爾街的投資人拒絕了。



一位銀行投資經理爆料說:「神隆約兩年前擬去美國籌資,接觸了紐約的雷曼兄弟、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但雷曼兄弟跟我說他們試了一下,覺得非常困難。」



而且原料藥廠在美國上市的條件嚴苛,原料藥廠在美國股市的評價辦法和大藥廠如輝瑞、默克、Abbott、Amgen,或是Specialty Pharmaceutical公司IVAX、APPX、Andrx都一樣,均是以今年與明年的每股盈餘為基準,本益比多在十五至三十之間,再配合成長本益比及營業毛利來決定公司的市值。



擁有多年藥廠經驗的許瑞寶也說:「如果要到美國上市的話,原料藥廠的股價不會高到哪裡去。」許瑞寶評估,以台灣神隆四十二億元的資本額來說,一年的營業額如果不到十幾億元的話,很難損益兩平。



如果按照七年前的營運計畫書,台灣神隆預定是在明年轉虧為盈,馬海怡是否能力挽狂瀾,許多人對她投下了反對票。最可憐的是當初陪著她築夢的大小股東,在進退維谷的情況下,也只能寄望馬總的十幾個新產品能賣個好價錢,成為「大挑戰」的過關寶物吧!



台灣神隆小檔案

成立時間:民國86年

資本額:42億元

董事長:高清願

總經理:馬海怡

主要股東:

行政院開發基金(24%)、統一企業、統一國際開發

太子建設(統一集團總計佔40%)交通銀行(1.6%)

美國華生製藥(3.6%)、台糖(6.19%)

膠原蛋白產品的功效

作者:洪雅萍 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生技一廠研發處


*******************************************************
當生活中的各項商品紛紛以添加膠原蛋白為其訴求時,若能對膠原蛋白的組成與功效有進一步的了解,才不致於盲目地追隨時尚!

目前坊間一個最熱門及流行的話題──膠原蛋白,不管在化妝品、健康食品甚至飲料中,均可看到添加此物的廣告,而它的種類、來源及訴求也令人眼花撩亂。到底膠原蛋白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功效,抑或只是流行的時尚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了解它在體內扮演的角色,以及外來的膠原蛋白是否可代替或轉換成體內的膠原蛋白等問題。

膠原蛋白扮演結合組織的角色

膠原蛋白是構成各種細胞外間質的聚合物,在動物細胞中扮演結合組織的角色。
它是動物體內含量最多的蛋白質,約占人體蛋白質的 25 ~ 35%,相當於人體重量的 6%,分布遍及全身各個組織器官,如骨骼、軟骨、韌帶、皮膚、角膜、各種內膜、筋膜等,尤其在人體的皮膚和結締組織中,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

膠原蛋白主要的生理機能是做為結締組織的黏合物質,以提供相關結構一個安定、有力的支撐架構。當結締組織與肌肉或其他器官一起負責新陳代謝的機能時,膠原蛋白會發揮相關的生理機能。

體內膠原蛋白的形態

在電子顯微鏡下看到的膠原蛋白纖維是無色透明,由三條螺旋狀聚胜肽鏈組成寬約 15 毫米(mm)的帶狀結構,仔細觀察可發現,這些帶狀的膠原蛋白是由互相平行、互不糾纏的膠原蛋白纖維所構成。依胜肽鏈的組成及排列,可以發現不同部位的膠原蛋白其主要差異在於胺基酸的結構。到二○○三年五月為止,已發現的膠原蛋白共有 27 型,每一種膠原蛋白在結締組織中,都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已發現的膠原蛋白類型中,以第一型的含量最多,約占全部的 90%,也是應用最廣的膠原蛋白。

由於膠原蛋白富含甘胺酸及一般較少存在於其他蛋白質中的脯胺酸、羥脯胺酸等胺基酸,所以衡量膠原蛋白的純度高低,有時會以羥脯胺酸含量做為膠原蛋白的純度指標。

膠原蛋白的來源

由於膠原蛋白普遍存在於動物體內,其來源、結構性、效能性及安全性,是選用膠原蛋白產品時必須加以考量的地方。

人體膠原蛋白和動物膠原蛋白結構類似,因此藉由生化科技處理,就可從多種動物中取得高純度、高生物相容性及低免疫排斥性的膠原蛋白。

膠原蛋白依其溶解性可分為:
1--原生態膠原蛋白,例如纖維狀膠原蛋白;酸溶性膠原蛋白;
2--水溶性膠原蛋白(又叫可溶性膠原蛋白);
3--水解性膠原蛋白(亦稱明膠)。

前三種膠原蛋白的製造較為複雜,主要應用在醫療用生醫材料方面,如人工皮膚、止血劑、人工血管、以及護膚化妝品等,因此價位較高。

4--第四種膠原蛋白不具三股螺旋結構,製造較為簡易,是一種由真皮或其他組織以酸、鹼、熱或酵素水解後的產物,分子量小,價位較低。

雖然有關膠原蛋白的研究已超過二十年,但是對於其特殊立體結構與效能之間的關係仍有許多有待釐清的地方。如明膠(果凍的成分之一)或市售某些水解性膠原蛋白幾乎與蛋白質水解產物(胺基酸)無異,其原有的生理活性是否已遭到破壞?不同的處理方式或許會影響膠原蛋白原來的生理活性,但是如不進一步依開發的目的處理膠原蛋白分子,又會限制了它的應用範圍。所幸研究顯示,經特殊處理後,已成為原全分子大小百分之一的小分子膠原蛋白,仍可維持其原有的三股螺旋結構。

醫學上的應用

膠原蛋白具有非抗原性、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生物吸收性、不具毒性、與生物活性物質協同作用、止血、可轉化成不同形式、生物降解的可調性等優異的特性,使其在醫學上可廣為應用,且效果非常好,其中最主要的應用領域是生醫材料。所謂生醫材料是把材料科學與生物醫學結合,研究並製造出用以取代人體器官或組織的器材,現針對下列數項膠原蛋白的應用,略加說明。

以膠原蛋白做為傷口的敷料,可使血液凝固,具有止血功能,未來在此一方面的開發潛力無限。這種傷口敷料,主要是基於膠原蛋白能夠與傷口緊密結合,併入新生組織當中,並做為細胞生長時的基質。研究顯示,膠原蛋白創傷覆蓋材,對傷口的治療具有下列優點:
傷口較清潔、減緩細菌感染現象、減少傷口流膿、增加肉芽組織的形成、癒合的傷口不會產生收縮、協助壓力褥瘡傷口的癒合,不致產生免疫反應。


膠原蛋白和血小板作用會產生凝血現象,具有止血功能。因此,欲把膠原蛋白植入生物體內時,須先把凝血現象消除。一般認為膠原蛋白經過化學修飾後,便能去除這種凝血現象,如將肝素結合在膠原蛋白表面,即可做為植入生物體內的生醫材料之用。

膠原蛋白可以做為一些軟組織的替代物,如肌腱、韌帶等。不過,至今仍有免疫性現象發生及機械強度差異等問題,有待克服。

骨組織有時因為受傷或腫瘤而造成骨缺陷,可以使用經過修飾的膠原蛋白及氫氧基磷灰石做為填補劑。

在傷口癒合的階段,膠原蛋白是在皮膚組織修復與重組過程中,發揮協助功能的重要細胞間質。由於纖維細胞會隨著結締組織間質移動,而膠原蛋白纖維可以協助纖維細胞聚集,故可使用膠原蛋白綿做為形成膠原蛋白立體結構的模板,幫助組織的修復。此外,把動物結締組織中的膠原蛋白成分去除後,處理成溶液狀,再經由細孔噴嘴抽成絲,凝固後即得到可被組織吸收的手術縫線。

藥物傳輸系統包括兩個機能層面,一為釋出的控制,另一為目標導向。藥物傳輸系統由四個單元所組成:藥物、藥物釋出模式(藥物貯藏部、釋出控制部、能源、釋出孔)、覆膜以及治療程式。其中覆膜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為它與身體組織直接接觸,所以適當的材料選擇就變得相當重要。膠原蛋白的生物相容性及可降解性無疑使它成為一種良好的生醫材料,目前已應用在多種藥物上。

美容上的應用

高純度、低過敏的膠原蛋白,經由整形外科技術注射到皮膚的皺紋及凹洞中做為填補材料可消除惱人的皺紋及鬆垮的輪廓。惟膠原蛋白會在人體自然的生理狀況下慢慢代謝掉,因此平均每半年至兩年需再注射膠原蛋白,經濟成本非一般人所能接受。

屏除廣告上林林總總的訴求,專家們對膠原蛋白在化妝品上的應用,充其量認為只是一種高級的保濕劑,具有保持水分的功效罷了,並沒有其他特別的地方,甚至認為有些功效是被誇大神奇了。這種質疑來自於膠原蛋白本身是分子量非常大的蛋白質,若沒有經過適當的處理,它無法穿過人體皮膚。也就是說,使用含一般膠原蛋白的產品,僅止於具有良好的保濕效果,其實皮膚是無法吸收未經處理過的大分子量膠原蛋白的

但是近來學界對它在化妝品上的應用,已開始有不同的看法出現。根據研究顯示,外加的第一型膠原蛋白,碳端位置的五個胺基酸短鏈:Lya-Thr-Thr-Lys-Ser(離胺酸-酥胺酸-酥胺酸-離胺酸-絲胺酸)可促進皮膚第一型、第三型膠原蛋白合成及纖維母細胞的生成,具抗老化及除皺的效果。體外纖維母細胞培養測試則顯示,添加胺基酸短鏈測試組較未添加胺基酸的對照組,可增加達 320% 的膠原蛋白合成。

此外,它也會促進第四型膠原蛋白的合成,如果添加的濃度達 2% 時,會使得 GAG 產量提升 267%,GAG 是一種具有重複雙醣的線性高分子葡萄糖胺聚合醣如透明質酸之屬,是細胞外間質中的重要成分。

第一型膠原蛋白也證實具有抗自由基的作用,可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有抗老化的效用。


因此,膠原蛋白是否真正高貴不貴,抑或只是噱頭,仍有待正反雙方數據的證明。

保健食品上的應用

化妝品產業界的專家認為,膠原蛋白具有減少皺紋的功效,不論是內服、外用、注射都值得重視。因此對老化壓力日增的現代人來說,黏度較低,而且沒有膳食纖維水合後會膨脹的物理性質的膠原蛋白,可說是保有青春外貌的好選擇



基本上依「缺什麼、吃什麼」、「營養補充」、及「減少從飲食中所攝取膠原蛋白被破壞的速率」等三種概念,從飲食中攝取膠原蛋白,就已足夠。

由於構成骨骼中骨質的主要蛋白質成分,在缺乏膠原蛋白的情況下,不易固定鈣質,使得骨骼中的鈣質逐漸流失,減低骨質密度,終至產生骨質疏鬆症。

臨床跡象顯示,口服第二型膠原蛋白,可明顯改善風濕性關節炎並減輕其疼痛,顯見膠原蛋白能有效改善關節病及骨質疏鬆症。此外,膠原蛋白也能夠強化關節軟骨在運動摩擦時的潤滑度,降低關節炎的發生率,避免關節退化症提早到來。





作者:洪雅萍 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生技一廠研發處


除對關節方面有明顯的生理活性外,第二型膠原蛋白也具有心血管保護劑的功能。研究顯示,第二型膠原蛋白含有 14.2% 的軟骨素硫酸鹽,這是一種天然的蛋白醣,具有抗血栓及抗凝血的作用,可避免血塊產生,防止血管阻塞,同時也能有效地降低膽固醇及脂肪含量,所以富含軟骨素硫酸鹽的第二型膠原蛋白,也對於心血管疾病有預防及治療的效果。

由於膠原蛋白分布廣泛,雖經多年的研究,不論在種類上或應用上仍有不斷的新發現,顛覆某些傳統的想法,也創造膠原蛋白材料無限的潛在商機,這也是近兩年間,國內生產膠原蛋白廠商快速增加的原因。

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新藥Januvia上市。

糖尿病是相當普遍的慢性疾病,可分為第一型及第二型,屬後天發病的第二型糖尿病又佔所有糖尿病的95%以上

根據統計,目前全球約有2億3千萬名第二型糖尿的病患,將近是全球成年人口的6%。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日前批准默克藥廠一種可治療
第二型糖尿病的新藥Januvia上市。

這種新藥具有自己降低血糖的能力,使糖尿病患者獲得有效控制血糖的新方式,臨床實驗證實,新藥與舊藥一樣有效,但新藥副作用較少。

糖尿病新藥Januvia可產生兩種作用,即增加荷爾蒙程度刺激胰臟腺製造更多的胰島素處理血糖,同時向肝臟發出停止製造葡萄糖的信號,該藥以阻擋生產DPP-4酵素而發揮上述的兩種作用,而DPP-4通常能阻止荷爾蒙的活動。

Januvia不同於其他任何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口服藥,因它可迅速改進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程度,該藥可單獨使用或與其他處方藥一起服用。

FDA的藥物評估與研究部主任賈爾森博士說:「對於仍不能充分控制血糖的數千萬美國第二型糖尿病病人而言,政府批准Januvia是對抗糖尿病的一項重要發展,在現有的治療方法之外,我們有了治療此病全新方式的另一種新選擇,可助病人更能控制血糖的程度。

source→2007.02.27/ 中國時報 /本文作者為中華醫學院教授、留美婦產專科醫師)

2009/11/24

健康檢查--解釋

-----
http://www.tmn.idv.tw/chiaungo/h-check/index.html

-----

檢查---骨質疏鬆症

骨頭是人體中最硬的組織。我們都知道,出了車禍或從高的地方摔下來的時候,骨頭會折斷,但在平常的生活動作中,我們很少去擔心骨頭會折斷。「骨質疏鬆症」是近來常聽到的字眼,即使沒有聽說過骨質疏鬆症的人,也知道老人很容易骨折的事實。這個老人容易骨折的原因,就是骨疏鬆症所引起的,這樣大家就容易瞭解了。骨疏鬆症就是骨頭變脆弱,變成很容易折斷的意思。

真的骨疏鬆症有那麼多嗎?根據中華民國老年醫學會的調查,台灣的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中,每九人就有一人罹患骨質疏鬆症,而女性比男性多。六十五歲以上的女性,每四人就有一人發生骨質疏鬆症;停經後的婦女,約有百分之二十五會發生骨質疏鬆症。根據美國衛生部所發表的資料,在美國,每年有一百五十萬人發生骨折,而這些骨折大部分是因骨疏鬆症所引起的。在美國每年就為了這種骨折要花上一百三十多億美元的醫療費。

造成骨疏鬆症的原因不是單一的,而是由許多種原因、因素湊合起來所引起的;其中包括有基因、性別、年齡、荷爾蒙、生活方式、飲食等等因素。

大家都知道骨頭是人體中最硬的組織,不過這是就骨頭的外殼而言;其實這個堅固的外殼裡面包的是血淋淋的紅色的骨髓,就是製造血液的地方。骨頭硬才能保護身體的其他器官,同時也支撐一個人的身體,使身體能自由活動及走動。骨頭的外殼,主要是由叫做「磷灰石」的骨質-鈣的磷酸鹽-所組成,所以會這麼硬。而人體中的鈣質的百分之九十九是儲存在骨頭和牙齒中,只有百分之一是在血液中流動。

鈣質雖然只有身體中總鈣量的百分之一的量在血液中流動,而其餘都在骨頭中,但這百分之一的微量鈣質卻對於心臟的搏動、肌肉的運動、血液的凝固都直接扮演著重要的調節角色。很微小的血清鈣的變化,就會給維持生命的功能帶來很大的變化影響,因此血中鈣量的調節機能是很複雜、微妙而且是很重要的。為了需要把血液中的鈣量,時常維持在很小的範圍內變動,副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Calcitonin、Vitamin D、腎臟都參與這項工作,而骨頭則是很大的鈣的儲藏倉庫,有需要時就很快地釋放鈣出來以供備用。

這麼個很硬的骨頭怎麼會變脆呢?

骨頭中的鈣質每天都在儲存和流失的雙方向進行。

一個人在年輕時,每天儲存到骨頭裡去的鈣質的量和速度遠大於流失的量和速度。鈣質儲存到骨頭的速度和量在三十歲前後(平常說是三十五歲,其實正確年齡還不太清楚)時達到頂點,以後流失的量就變成大於儲存的量,因此骨頭從三十歲以後,就因為鈣質的減少而開始慢慢變脆弱。這種流失大於儲存的情形在女性較男性為明顯,尤其在停經後的女性更加明顯。骨頭的鈣質的儲存可以比喻做儲存退休金。當我們年輕時多儲存一些錢進去,年老時就可以有多一些儲蓄來供使用,同樣地,年輕時如果鈣質的儲存過少,當年老時就不夠用而很容易就破產(骨折)了。因此一般人以為骨疏鬆症的防治是老年人的事是錯誤的,防治應該從二十歲,就是年輕時就開始,不然就會太遲。

那麼所謂骨頭鈣質的儲存、流失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我們要知道骨頭的每一部份經常都在做骨質的重建工作,一個週期大約是一百天

1--骨頭裡有叫做「破骨細胞」的細胞,
當這些細胞接到副甲狀腺的信號時,開始在骨質上挖小洞。破骨細胞的動作使骨質(鈣質)開始流失,

2--接著就有叫「造母骨細胞」的細胞在小洞上補些叫做「類骨質」的物質
這樣,血液中的礦物質(鈣和燐)就在類骨質上面做填補工作而使其變成骨質。

3--人的骨頭一輩子一直在重複做這一種破壞和重建骨質的工作。

年輕時造骨能力較強,所以骨質一直增強,但到了年紀較大時,骨質的破壞工作會高於造骨工作,因此年紀較大後骨質就漸漸的變疏脆了。

所謂骨質疏鬆症就是骨骼內空洞太多,骨小樑量減少,骨骼密度降低,骨皮質變薄,單位體積骨骼所含礦物質量減少。

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機率,女性大於男性的四~五倍。女性體內有女性荷爾蒙(雌激素),而女性荷爾蒙具有防止鈣質流失的作用,但是停經後的女性因女性荷爾蒙沒有了,骨鈣質的流失也更加嚴重。年齡超過四十五歲的女性有一半的人患有骨疏鬆症,超過七十歲時有百分之九十的女性有骨疏鬆症。超過六十歲的女性有四分之一的人會有因骨質疏鬆症所引起的症狀,如:駝背、腰痠、背痛等。

據研究,白人和亞洲人的女性比黑人女性容易得骨疏鬆症。一般來說,體格細瘦、年老、更年期早到的女性,嗜酒、躺在床上較少活動、少攝取鈣質的人,以及服用甲狀腺荷爾蒙、類固醇的病人,都是比較容易引起骨疏鬆症的族群。此外,先天性的因素(如骨形成的頂峰期因人而異)佔有百分之六十的比率,因此有骨疏鬆症傾向的家族(如祖母、母親有駝背)的女性應該早在年輕時,就要多注意預防的措施。類固醇是對骨質的保存造成嚴重損害的藥物;接受類固醇治療的人,在六個月內會失去其骨質的百分之四十。如:氣喘、關節炎的病人,因為長期接受類固醇的治療,所以容易得骨疏鬆症。不過,雖然不多,有少數研究結果顯示,如果在使用類固醇治療時,同時增加鈣質的攝取到每天 1500 mg、外加 Vitamin D 的服用時,可以防止骨質的流失。
骨礦物質密度 (BMD; Bone mineral density) 的測定︰

我們一直在說骨質如何如何的問題,那麼怎麼樣才能知道骨頭夠不夠堅固呢?骨礦物質的減少在做其他部位單純的X光線檢查時會無意中被發現,但如果特意想要用X光線查出骨質減少時就沒有那麼容易了。因為骨礦物質的減少須要減少百分之三十以上時才能照得出來,因此想利用單純的X光線檢查來照出骨質的減少並不是很好的辦法。雖然利用平常所用的單純的X光線攝影,是不夠敏感來判定骨頭的質量、密度,但現在已有同樣是利用X光線或超音波,而可以很敏感地來測量骨的質量的方法。這方法叫做「骨礦物質密度測量法」,並且也已經獲得美國的藥品食物檢驗署的認定,可以用來測定骨礦物質密度 (BMD; Bone mineral density)。可以使用的儀器越來越多、越新,現在,有如:除了普通X光片外有光子骨骼密度測定,雙光子骨骼密度測定,雙能量X光骨密度檢查 (DEXA;dxa;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超音波,定量式電腦斷層掃描檢查 (QCT) 等等。

測定的結果,需要跟年輕、同性別、同種族的健康人以及同年齡、性別群得來的標準值做比較,並且需要每次以同一類的測定儀器,來測定相同部位的骨頭才能做正確的比較判定。骨骼密度檢查不是只做一次就行,必須定期追蹤,最好能定期在同一院所,以同一儀器、在同一部位,做測定骨骼密度,如此才可以正確比較判斷出骨質流失情況。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經由骨質密度的測定,所測量出的T比數(對於年輕健康人所測的平均值的標準誤差數)或Z比數(對於同年齡群所測的平均值的標準誤差數),骨質密度分為三類:



(平常多用T比數)



1) T比數 > -l為正常,


2) T比數介於 -1 ~ -2.5 之間為骨質減少症 (osteopenia),


3) T比數 < -2.5為骨質疏鬆症 (osteoporosis)。



關於骨質疏鬆的治療因為不屬於本書的範圍,所以我們不談,但是接下去我們稍微來談一下在普通飲食生活習慣上我們可做到的預防事項。



1) 鈣質的平衡︰在前面已談過,骨質疏鬆症是骨質形成和骨質流失之間,失去平衡而流失多於形成時所發生的病症。所謂骨質是以鈣為主的礦物質所成,因此每天的鈣的供需量成為很重要的關鍵。但是這並不是說,每天攝取很高量或足夠量的鈣就可以,因為過多的鈣,如果不能吸收的話,不但沒有用處反而有害。那麼究竟每天應該攝取的鈣量是多少呢?雖然有關鈣從消化道吸收的過程機轉相當的複雜,但有關每天的需要量,醫界已有大概的共識。從前所提供的每天的需要量,現在被認為稍微低估了一些。

現在認為還有經期的女性,每天的鈣質的需要量為 1000 mg,而已停經的女性則需要每天攝取 1500 mg 的鈣質,才夠來維持鈣質在骨質的形成與流失之間的平衡,

但現在認為青春期的女性尤其要注意鈣質的每天攝取量 (1300 mg),因為女性的骨頭成長,在青春期達到最高點,因此女性在青春期 (13 ~16 歲之間) 應多攝取牛奶或乳酪製品。牛奶和養樂多每一杯約 200 cc ,約含 300 mg 的鈣,青春期的女性每天需要攝取 1300 mg的鈣,因此他們需要每天喝約五杯的牛奶或養樂多,當然有攝取其他來源的鈣質的時候,這個量就可以減少。現代的女孩子因為怕多攝取脂肪變胖而不敢多喝牛奶轉喝其他飲料,這是不好的習慣,其實脫脂的牛奶只含少量脂質。在年紀大的婦女,如果她本來鈣的攝取量就不夠的時候,可以多攝取一些含鈣量多的食物,如:牛奶、養樂多、豆腐等食物。

2) Vitamin D:談到鈣質的攝取時,我們可不要忘記 Vitamin D 的重要性。因為為了要從消化道攝取鈣的時候,需要Vitamin D 的同時存在才能吸收鈣質,如果沒有 Vitamin D 的存在時,即使有過多的鈣質都沒有用,因為沒有辦法從消化道把鈣質吸收下來。

人體的 Vitamin D 的來源有二種,一種是來自食物中,另一種來源是接受陽光的照射後,在體內自己生成的。因此少晒太陽的人常缺乏 Vitamin D ;如常躲在屋裡的人,行動不方便的人因晒太陽的機會少,自然都常缺乏 Vitamin D,因此這些人常需要比平常人多吃一些富於 Vitamin D 的食物。如沙丁魚、鯖魚、鱈魚、牛奶等食物中有較多的 VitaminD 含量。如果想要用維他命丸來補充時, Vitamin D 的含量需每天在 800 單位以上。

如果想要知道一個人體內的 Vitamin D 量夠不夠時,可以測定血清中的 25OHD (25hydroxy vitamin D) 的濃度,如果 25OHSD 小於 20 ng/ml 時,每天需要服用 800 單位的 Vitamin D 來補充,如果少於 15 ng/ml 時,則每星期需要補充 50,000 單位,持續補充六到八個星期。停經後的女性則每天需要 400單位來補充。話又說回來,攝取過量的 Vitamin D 對於身體也是不好的,因為攝取過量的 Vitamin D 時,反而會使骨質的流失增加,不但會使骨質疏鬆症更加嚴重,還會使血液和尿中的鈣質過高,以致引起腎臟或尿路的結石。


3) 運動︰這裡所說的運動倒不是什麼特別的運動,而是平常的載重運動-使身體抵抗地球引力的動作-如:走路、慢跑就是。有很多報告指出,骨質量和肌肉的量有正向的關係。當肌肉的量增加時,骨質量也隨著增加,因為運動時肌肉會加壓在骨頭上,因而促進骨質的形成。另外,當肌肉強壯的時候,摔倒的機會自然會減少,隨著骨折的機會也會減少。因此,不但在年輕時要多運動以增加骨質的生成外,到了年老時,也須做適當的運動,以減少骨折的機會。


總而言之,骨質疏鬆症的防治並不是到了年老時才要做,應該從年輕的時候就要開始。年輕時須注意飲食的平衡,多攝取鈣質和維他命D,多運動,多晒陽光,這樣可以在年輕時多儲備一些鈣質在骨頭中,做為年老有需用時,有更多的儲蓄、老本(或可以叫做骨本)可用。現在的女性因愛慕修長燕瘦,常有不當的節食或偏食,以致有各類營養份攝取量的不平均或不夠的情形,沒有考慮到年老時會發生的骨疏鬆症,屆時要補救,也補不回來,後悔已莫及,年老徒傷悲。

脂質檢查-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中性脂肪)

***********

脂質檢查是一組要測定預期哪些人有發生心臟疾病或中風(腦血管障礙)的危險的檢查的組合,它平常包括有「膽固醇總量」、「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四項檢查,所以脂質的檢查跟一般的實驗室檢查不一樣,並不是要判斷或診斷有什麼疾病的檢查而是預期將來會有極大可能因血管硬化而發生心臟病或中風的一組檢查。另外近年來有一項檢查也被認為可以預期是否會有因血管硬化而發生心臟疾病或中風的危險,叫做「高敏感 C 反應蛋白」。


一般大眾對健康的常識提高以後,很多人一到醫院就診就要求醫師說要檢查【血油】,就是要檢查血液【膽固醇】的意思,知道多一些的人就會進一步要求加上【三酸甘油脂】的檢查。其實真正知道為什麼要檢查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目的、意義的人並不多,而這兩項檢查也不是真正直接能反映出是否容易罹患心臟病或中風的危險的檢查。

有一些人認為膽固醇總量或三酸甘油脂高的時候會引起血管硬化,這卻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的結果。血液膽固醇總量高的時候將來比較容易【血管硬化】,沒有錯,是可能原因之一,但是膽固醇總量並不是血管硬化的罪魁禍首,因為「膽固醇總量」包含有「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而這兩種膽固醇對於血管硬化有剛巧具有相反的作用,好的和壞的。此外,這些人來醫院要求檢查的人常常是因為有脖子僵硬或全身酸痛或無力等症狀而來,而他們以為這些症狀是因為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升高所引起的症狀,其實一點兒關係都沒有。

就如上面所說「脂蛋白」有「好的」和「壞的」,「高密度脂蛋白是好的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壞的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對於血管的維護是必需的,低密度脂蛋白則會促進動脈硬化,所以當我們檢查和注意血中的膽固醇時,不要只關心膽固醇總量的高低,還要注意是哪一 種膽固醇增加或減少,低密度脂蛋白才是促進謝管硬化的罪魁禍首,但是其他三種脂質都有連帶關係。

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長時間升高時,會引起血管的硬化,而血管硬化後更會引起高血壓、心臟病(心肌梗塞)、腦血管障礙(出血、梗塞)及腎臟衰竭等疾病。

大家都知道這些疾病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因此大家會特別去關心會引起這些疾病的血液中脂質的高低是可以了解的,但是大家卻忽略了,除了血液中的高脂質濃度外,還有本態性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抽菸、家族性高血壓等都是引起血管硬化的更重要的原因,所以為了預防血管硬化,不只要關心血液中的脂質的高低,還須要時常注意有沒有與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等疾病有關的症狀,儘量早期發現這些疾病而做適當的治療不讓它加重才是更重要的。

還有,這些只關心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的高低的人,卻不知道一件很重要的事實,就是不知道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是一種很重要的維持生命所需的營養物的事實。有些人更以為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越低越好,甚至以為零最好,其實膽固醇還是構成和維持正常血管壁不可或缺的物質,簡單的說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不管過高或過低都是不好的,維持正常量才是最好的。

大家都知道人體的三大營養素是(一)碳水化合物(二)蛋白和(三)脂質。我們每 天都需要從飲食的食物中攝取這三大營養素來維持身體所需的營養、能量,也就是維持生命的持續和每天的正常功能。

脂質就是油脂或脂肪的意思,在前面我們一直在談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是脂質的一種。

我們每天所吃的動物脂肪和植物油脂從消化道被吸收後,在人體內遭分解後再合成變成人體所需的新的脂質。脂質不溶於水,因此三酸甘油脂,膽固醇和磷脂質等脂質由消化管吸收到淋巴管中再經血流搬運到肝臟後需要先和蛋白結合成為複合體狀態,使其變成水溶性,才能再由肝臟運輸到到各組織中去做為維持生命的材料。

這種脂質和蛋白的結合體叫做脂蛋白 (lipoprotein),而與脂質結合的蛋白特別叫做去輔基蛋白 (apoprotein)。脂蛋白因其比重的不同而可分為五種:乳糜微滴 (chylomicron)、極低密度脂蛋白 (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低密度脂蛋白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中間密度脂蛋白 (intermediate density lipoprotein, IDL)和高密度脂蛋白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

脂蛋白因其比重的不同而可分為五種
乳糜微滴 (chylomicron)
極低密度脂蛋白 (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
低密度脂蛋白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中間密度脂蛋白 (intermediate density lipoprotein, IDL)
高密度脂蛋白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

在前面我已說過,脂質是維持生命不可缺的三大營養素之一。

三酸甘油脂和游離脂肪酸是人體能量的重要來源;
膽固醇則為構成細胞膜的一重要成分,也是要生成膽汁酸,類固醇荷爾蒙(steroid hormone) 和維他命 D 的重要原料。

雖然,一般人都以為血中脂質濃度高就不好,但由上面所說我們也應該了解到,脂質還是身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營養素而有其重要的用處。因此,血中的濃度,過高或過低都不是好現象。

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來源,一部份是從食物中吸收過來,如食物中的肉類、蛋、和乳類製品都是他們的來源,另一部份則在肝臟中生成,其中膽固醇則由 acetyl-co A 生成。為了評估脂質對於身體的影響及疾病病型的診斷,平常我們測定血中下面四項脂質的血中濃度及加上血脂質的電泳分析做為正確評估診斷的依據。

(甲)血脂肪生化學測定:

(一)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otal-C)

(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esterol, HDL-C)

(三)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四)三酸甘油脂 (triglyceride, TG)

(乙)血脂質電泳分析:血脂質的電泳可將血脂質分為四部分:



(一)α(HDL)

(二)pre-β(VLDL)

(三)β(LDL)

(四)原點(乳糜微滴)

臨床上血脂質蛋白的大致的濃度也可以從一、總膽固醇,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三、三酸甘油脂的濃度的測定就可以計算出來。計算方法如下:



總膽固醇 = HDL- 膽固醇 + VLDL- 膽固醇 + LDL- 膽固醇



VLDL-膽固醇 = 三酸甘油脂 / 5



LDL-膽固醇 = 總膽固醇 - HDL- 膽固醇 - 三酸甘油脂 / 5



不過當三酸甘油脂超過 (400 mg/dl) 時這一種換算方式就不適用。



高脂質血症(高脂蛋白血症)的分類:



人類血液中的脂質有四種,其中主要的兩種是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中性脂肪),另外還有兩種就是磷脂質和游離脂肪酸。

對臨床病狀會有影響的是前面兩種,因此臨床上就以這兩種脂質的變動的不同來分類高脂質血症。因血液中的脂是以跟蛋白結合的狀態存在,所以高脂質就是等於高脂蛋白,兩者所表示的是相同的意思。

高脂質血症的分類及診斷:


高脂質血症的種類可以依據上表的內容,由上升脂質或脂蛋白的種類的不同而分為五種,也可以因致病原因的不同而分為"原發性"和"續發性"兩種。平常在臨床上所看到的病例以屬於"續發性"的為多。

所謂"續發性"是有本病,之後因本病而引起高脂血症的情形。
各器官的疾病都有可能引起高脂質血症,所以要治療"續發性高脂質血症"應該先從本病的治療下手,但平常有不少病人不知其中道理,只要求降低血中的脂質而對本病卻沒有好好兒去治療,所以高脂質血症一直都不會好下來。不但如此,有時候還會加上因降低高脂質血症的藥物的副作用以致病上加病而不知。

譬如很多糖尿病病人都會有血脂質升高的症狀,但因沒有對糖尿病做嚴格的治療,高脂血症也一直都不會好。還有很多病人一直嗜酒因此血中的三酸甘油脂也一直都居高不下來。當這些病人把糖尿病控制得很好或戒酒時,高脂質血就好下來根本就不需要服用降低血脂質的藥物而傷害到肝臟。

又如在前面提過,臨床上所碰到的高脂質血症以續發性的人為多,所以應該先考慮是否有糖尿病、嗜酒、腎臟病、食物攝取過多等情形。如果有的話應該先控制好本病看血脂質會不會下降後才考慮有沒有需要使用降低高血脂的藥物。如果先確定沒有其他疾病或嗜酒、飲食過多時那就應該考慮是否屬於原發性的高脂血症,這時應該找高脂血症的專家做專門性詳細檢查,診斷是屬於哪一種型的原發性高脂血症再來決定使用適當的降低血脂質的藥物。



原發性高脂血症的基因型分類:

原發性高乳糜微滴血症

家族性脂蛋白脂質酵素缺乏症

去輔基脂蛋白 CII 缺乏症

原發性 V 型高脂血症

原因不明高乳糜微滴血症

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

家族姓高膽固醇血症

家族性複合性高脂血症

特發性高膽固醇血症

內因性高三酸甘油血症

家族性 V 型高脂血症

特發性高三酸甘油血症

家族性 III 型高脂血症

原發性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症

血中各種脂質的參考值

1)總膽固醇:

參考值:130~230 mg/dl

參考質:200 ~ 240 mg/dl時:中等度危險

參考值:> 240 mg/dl 時:高度危險

血中總膽固醇的濃度因性別,年齡,及食物的種類的不同而不同。嬰兒則約為 70 mg/dl,跟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男性在四十到五十多歲時達到最高值,以後漸漸降低。女性在停經後開始增加,在六十多歲時達到最高值,以後漸漸降低。飲食的影響不多,但繼續攝取高熱量或高脂肪性飲食時,會增加。

2)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參考值:男性:30~65 mg/dl, 女性:35~70 mg/dl

是好的脂蛋白:當 > 65 mg/dl時,可以預防動脈硬化 可以預防動脈硬化

3)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參考值:150 mg/dl 以下

是壞的脂蛋白:會促進動脈硬化

4)三酸甘油脂(中性脂肪):

參考值:150 mg/dl 以下

還沒有證據直接會促進血管硬化,但是跟會促進動脈硬化的其他脂質、肥胖、糖尿病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150 ~ 199 mg/dl: 輕度上升

200 ~ 499 mg/dl: 高度上升

> 500 mg/dl:及高度上升

5)超低密度脂蛋白(VLDL):

絕大部分是三酸甘油脂,平常以triglyceride/5 來計算,但是當triglyceride > 400 mg/dl 時就不準了。

動脈硬化指數

有所謂動脈硬化指數來表示是否較容易變成動脈硬化,但因測定上的錯誤和須做詳細的分項解釋考量,所以只能當做粗略的參考而不是絕對的。應該請專家就各項數值做分析。

動脈硬化指數=總膽固醇 - HDL- 膽固醇/HDL-膽固醇 (<3.0以下為正 常)

=總膽固醇/HDL- 膽固醇 (< 3.1 - 5.1 以下為正常)

臨床上常見到高脂質血症

1)高膽固醇血症:

血中總膽固醇增加

可分為如下幾類型:

原發性(本態性,原因不明):

家族性(遺傳性):

續發性: 糖尿病,甲狀腺機能降低症,腎臟症候群,多發性骨髓腫,藥物(利尿劑,口服避孕 藥,腎上腺皮質荷爾蒙,精神科的藥)



就如上面所說脂蛋白有好的和壞的,高密度脂蛋白是好的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壞 的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對於血管的維護是必需的,低密度脂蛋白則會促進動脈硬化 ,所以當我們檢查和注意血中膽固醇時,不只要注意總膽固醇量的高低,還要注意是哪一 種膽固醇增加或減少。





高膽固醇的治療:

應注意下面幾項:



應先查明是哪一種原因所引起的。

應從食物療法開始,因為藥物都有副作用,並且須長期使用,所以為避免副作用,應該當食物療法無效時才做藥物治療。

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脂肪性食物,尤其是動物性脂肪

蛋黃類,海產,魚卵,乳類製品,肝臟等動物內臟

脂肪類食物中,增加不飽和脂肪酸(植物油,豆類食物),減少飽和脂肪酸(肉 類,奶油,乾酪)

2)高三酸甘油脂血症

血中三酸甘油脂增加

與高膽固醇血症同樣,可分為如下幾類型:

原發性(本態性,原因不明):

家族性(遺傳性):

續發性: 糖尿病,甲狀腺機能降低症,胰臟炎,腎臟症候群,尿毒症,多發性骨髓腫,藥物(利尿劑,口服避孕藥,腎上腺皮質荷爾蒙,精神科的藥),食物,酒類飲用等與高膽固醇血症相類似的原因所引起





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的治療:

也應先查明原因,也是應該從食物療法做起。所謂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的食物療法是除了少吃動物脂肪外,應積極避免酒精類飲料和食品,也應該少吃澱粉類,並多做運動來消耗能量。如果有糖尿病的時候,應認真做正確完整的治療,如果糖尿病沒有控制得好,服用多少降血脂質的藥都是沒有用的,血中的三酸甘油脂是不會下降的。高血脂質的藥物療法應留在食物療法和糖尿病的治療後才使用。血中的三酸甘油脂過高的時候會引起胰臟炎。

現在有很多病人一看到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高,不去考慮上面所說的各種原因,馬上 就要求藥物治療,這是很不對的做法,他們可能不知道藥物的副作用可能比高脂質血還要緊。尤其在年紀高的人更應該先注意其他促使動脈硬化的原因。





3)高敏感C-反應蛋白

高敏感度C-反應蛋白的檢查近來被認為可以做為預期罹患心臟疾病危險的指標性檢查。

痛風治療

痛風治療


痛風的正確治療觀念,痛風不只是一種關節會疼痛的疾病而已,痛風是一種警告的訊息,它警告人體內對於尿酸的新陳代謝產生了問題,更重要的是它警告人體內過多的尿酸正在一步步地沈積到身體各個部位,包括內臟各個器官都可能會受到尿酸結晶的沈積而受傷害,其中尤其是以腎臟功能受尿酸結晶影響最大,因此,痛風的治療觀念不應該只是在治療關節的腫痛,更重要的是要長期將體內尿酸值控制在正常範圍,才不會讓過多的尿酸到處結晶沈澱在身體各個部位造成不可恢復的傷害,「早期發現,持續治療」是面對痛風所應該具備的最正確觀念。



由於痛風及高尿酸血症是一種全身性新陳代謝的疾病,治療的重點不只在止痛,最重要的是把痛風的元兇「高尿酸血症」控制在一個範圍之內,以免發生致命的合併症
因此痛風治療的目的有二點,一是防止痛風發作,以便過正常人的生活。
                                                    二是預防合併症,尤其是腎臟、心臟及腦血管疾病

依照這個原則,治療痛風主要有四個重點:

一、消炎止痛劑:
急性發作期必須服用止痛劑,以使關節發炎快速控制下來;但是有胃潰瘍或腎臟功能不佳者則必須小心使用。

二、秋水仙:
對於急性痛風發作非常有效,但是毒性甚多,容易引起拉肚子、嘔吐等腸胃不適症狀

三、類固醇:
只有在上述兩種藥物都無效或禁忌時方可使用,但容易有月亮臉、骨質疏鬆症、腎上腺功能抑制等副作用,必須在醫師指示下小心使用。

四、降尿酸藥物:
大致可分為抑制尿酸合成促進尿酸排泄兩類藥物,是長期根本控制血液尿酸值的藥物。



日常生活中預防痛風的方法:

一、平常養成多喝水的習慣

二、不做過度激烈的運動

三、生活作息要正常

四、避免過度壓力的工作

五、保持適當的體重、避免肥胖

六、定期檢驗血液尿酸值

七、少吃含大量普林的食物。

八、忌吃過鹽;有研究指出,鈉會促進尿酸沉澱。

九、勿暴飲暴食或肌餓過度。

十、多吃鹹性食物,以促進尿酸溶解、不易沉澱。

痛風飲食菜單


痛風在以往被視為富貴病,因為昔日它最容易發生在常吃大魚大肉的貴族或有錢人身上。今日痛風已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卻是應酬族、酒仙、肥胖人士常見的健康問題。一般健康的人雖不需因為害怕尿酸的上昇而不敢吃這個不敢吃那個,但藉由定期的健檢知道自己尿酸的狀況卻是必要的。尿酸高不高,「感覺」不到也不是聞聞小便的味道就知道是需要驗血(記得不是驗尿),才會明瞭。



飲食原則:

1.一般正常飲食每天約含有600~1000毫克之普林。

2.急性痛風發病期應儘量選擇普林含量低的食物,蛋白質最好完全由蛋類、奶類及奶製品供給。

3.儘量維持體重在標準範圍內,體重過重時應慢慢減重,每月以減輕一公斤為宜,但急性發病期則 不宜減重,避免暴飲暴食。

4.每日應喝水3000cc以上,以幫助尿酸鹽排出,並防止腎結石的產生。切記不可憋尿。

5.僅量避免飲酒,尤其是啤酒,咖啡及茶可適量飲用。

6.避免攝食肉湯或肉汁(因為經過長時間烹調的肉湯或肉汁,通常含有大量溶出的普林)食慾不佳時,需注意補充含糖液體,以避免身體組織快速分解,誘發痛風。

7.多吃維生素B、C含量豐富的食物,可促使組織內瘀積的尿酸鹽溶解。

普林食物分類





高普林食物

150~1000毫克/100公克

(肉類)︰雞肝、雞脾、鴨肝、豬肝、豬小腸、豬脾、牛肝、腦髓。

(魚類其製品)︰馬加魚、白鯧魚、鰱魚、虱目魚、吳郭魚、皮刀魚、烏魚、魚勿仔魚、鯊魚、海鰻、沙丁魚、小管、草蝦、牡蠣、干貝、烏魚皮、蚵、四破魚、白帶魚、小魚干、扁魚干。

(豆類)︰黃豆、發芽豆類。

(蔬菜類)︰豆苗、黃豆芽、蘆筍、紫菜、香菇。

(其它)︰肉汁、濃肉湯、牛肉汁、雞精、酵母粉。



中普林食物

25~150毫克/100公克

瘦肉、乾豆類、海產類、家禽類、蘆筍、花菜、魚卵、菠菜、菇、麥片。



低普林食物

0~25毫克/100公克

蔬菜、蛋、水果、飲料、五穀、牛乳、乳酪。



(1)高普林食物不可以食用,並少用調味少飲酒。

(2)中普林食物,急性疼痛時不可食用,平時酌量減少食用。

(3)低普林食物,可任意食用,平時多飲果汁、開水,以利尿酸之排泄。

如何降低三酸甘油脂

三酸甘油脂的標準值


跟據行政院衛生署,國人的成人血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濃度有以下標準

理想濃度 邊際高危險濃度 高危險濃度

總膽固醇:(非禁食) <200mg/dl 200~239mgl/dl >=240mg/dl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禁食12小時) <130mg/dl 130~159mg/dl >=160mg/dl

血液三酸甘油酯:(禁食12小時) <200mg/dl 200~400mg/dl >400mg/dl



如何降低三酸甘油脂

1、控制體重可明顯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酯濃度。

2、多採用多醣類食物,如:五穀根莖類,並避免攝取精製甜食、含有蔗糖或果糖的飲料

3、可多攝取含ω-3脂肪酸的魚類
                                                                 例如:秋刀魚、鮭魚、日本花鯖魚等。

4、不宜飲酒。

5、控制油脂攝取量,少吃油炸、油煎或油酥的食物,及豬皮、雞皮、鴨皮、魚皮等。

6、烹調宜多採用清蒸、水煮、涼拌、烤、燒、燉、滷等方式。

7、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8、常選用富含纖維質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及全穀類。

9、烹煮食物以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如紅花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含 最高的亞麻油酸

10、限制每天不超過兩罐酒精飲料,適量之酒精約20-30公克。

11、適當運動除了讓我們身材好,更能增加健康,降低身體脂肪量。



如果膽固醇值是250mg/dl以下,可以採用以上的飲食、運動治療,改善生活習慣;但如果膽固醇超過300mg/dl,或者出現高血壓、心臟病者,建議去看診,請醫生評估,是否以藥物來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因為膽固醇細分還有高密度及低密度、高低比,治療約3個月後建議再去抽血檢驗是否有改善

膽固醇過高食譜

食 物 名 稱 含毫克數 食 物 名 稱 含毫克數 食 物 名 稱 含毫克數


豬 腳 蹄   6200 ----花 枝 180 ------鴨 70~90

豬      心  4200 ----蛤      180  ------雞 60~90

安 鶉 蛋  3640 ----蟹      164 ------鯇 魚 90

豬     腦  3100 ----蝦      154 ------鯽 魚 90

牛    腦  2300 ----臘 腸  150------ 比 目 魚 87

蛋   黃  2000 ----豬 腸  150 ------鮭 魚 86

魷   魚 1170---- 豬  肚 150 -------草 魚 85

羊  肚  610 -----牛 肚  150--------綿 羊 肉 70

魚 肝 油 500 ---牛 心 145 --------兔 肉 65

青     蚵 454---- 干 貝 145 --------鮪 魚 65

蜆         454 -----沙 丁 魚 140 -----曹 白 魚 63

全    蛋 450 -----小 牛 肉 140 -----山 羊 肉 60

豬  肝 420 -----芝 士  140 ---------瘦 豬 肉 60

牛 腰 腎 400 ---豬 肉 126 --------巧 克 力 60

豬 腰 腎 380 ***肥 牛 肉125----- 鱒 魚 55

牛 肝 376***** 鯧 魚 120 ---------羊 肚 41

墨 魚348 *****鴿 子 110 ********魚 丸 33

大 蝦 320***** 豬 油 110 ********鱈 魚 30

奶 油 300****** 牛 油 110 ********海 蜇 24

白 帶 魚 244 ****牛 肉 106***** 牛 奶 24

烏 魚 子 240*** 豬 排 骨 105 ****速 食 麵 18

蛋 糕 190 ---火 腿 100 ---------脫 脂 奶 2

鰻 魚 186 *****羊 油 100 ****海 參 0

鮑 魚 182 *****黃 魚 98 ******蛋 白 0

2009/11/23

預防糖尿病 飲食勝於藥物

********
Oct. 28, 2009 – 一篇正在進行的政府贊助試驗中,改變生活型態可以獲得長期的體重減輕,即使只有幾磅,對於預防第2型糖尿病的效果,也幾乎是藥物治療的2倍


研究者追蹤約3,000名高風險病患10年,這是美國有關預防糖尿病進行最久且最大型的研究。

約三分之一的研究對象一開始被要求食用低脂飲食,且遵守每週5次、每次至少30分鐘中度活性的運動,目標是一年內減輕其體重的7%。

另外三分之一則使用糖尿病藥物metformin;其他病患一開始沒有接受任何介入。

生活型態介入組有許多人達到減重目標,在研究的第一年平均減重15磅。

雖然他們有復胖,平均而言,在後來7年復胖10磅,生活型態介入組的糖尿病比率仍然最低。

國立糖尿病與消化道與腎臟病研究中心(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NIDDK)的William C. Knowler醫師向WebMD表示,減重依舊是我們對有第2型糖尿病風險之過重病患的最重要建議。本研究顯示,即使是中度的減重都可以持續多年的好處。

【糖尿病發生率降低】

  試驗後3年時,Knowler醫師等人報告指出,相較於沒有介入組,生活型態介入組的糖尿病發生率減少達58%,metformin組減少31%。

  這戲劇化的差異令研究者將團體諮商與支持課程為主的生活型態介入方式提供給其他研究對象。

  10年的追蹤分析登載於週四的TheLancet期刊:

  * 相較於未介入組,生活型態介入組與metformin組,在這10年發生糖尿病的比率分別少了34%和18%。

  * 生活型態介入可以延緩4年發生糖尿病。藥物治療可以延緩糖尿病2年。

  * 生活型態介入的好處對於老年人特別明顯。飲食與運動組中,60歲以上者,在這10年間,發生糖尿病的比率降低將近一半。  

  共同研究者、內分泌專家Ronald Goldberg醫師表示,生活型態與metformin對於延緩或預防糖尿病都有用。  

  研究者將再繼續追蹤研究對象至少5年。持續追蹤的目標之一是,確認生活型態和藥物介入對於發生糖尿病併發症,如神經損傷和眼盲的影響。   

  【增加中的糖尿病】

  美國約有10分之一的成人、大約2,400萬人有糖尿病,另外有5,700萬人因為過重或肥胖且血糖控制不佳而有發生糖尿病的風險。  

  Goldberg醫師表示,研究發現強調進行介入的重要,而生活型態介入是全國健康照護改造的焦點。Goldberg是邁阿密大學Miller醫學院糖尿病研究中心、內分泌、糖尿病與代謝組的內科教授。  

  他表示,糖尿病的最大支出在於治療其併發症;如果我們知道這些介入方式可使人免於發生併發症,將會有重大影響。

認識糖尿病

*********
在進食後,食物會在腸胃道消化分解,然後產生葡萄糖,葡萄糖經由血液輸送至全身,包括胰臟,此時胰臟會分泌胰島素,胰島素可以幫助葡萄糖進入身體各個組織細胞,並轉換成所需的能量,或是儲存在肝臟、肌肉以及脂肪細胞中。

胰臟為一柔軟長形的腺體,位於後腹膜腔,是同時具有內分泌與外分泌的器官,內分泌部份指的主要是胰島素的分泌;外分泌指的是胰液,含有胰蛋白酵素等,可分解蛋白質等物質,進行醣類、蛋白質、和脂肪的消化作用。

胰臟中有一種細胞叫做貝他細胞,主要分泌的荷爾蒙是胰島素,胰島素的主要功能是幫助養分進入身體組織細胞,提供細胞正常運作所需要的能量,作用就像一把門匙,打開葡萄糖進入細胞的通道,讓葡萄糖能夠順利進入細胞。

當我們身體不能分泌胰島素時,或體內細胞對胰島素反應不好時,除了因葡萄糖不能進入細胞所產生的血糖上升外,體內的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謝都會發生異常現象,當血糖升高到某一程度,超過腎臟所能回收的極限時,葡萄糖就會從尿液中排出,因此稱之為糖尿病。

葡萄糖在體內的利用過程



1. 飲食中攝取的醣類經由消化腺中的酵素作用,分解為葡萄糖,然後經由小腸吸收釋放至血液中。

2. 葡萄糖藉由血液輸送至肝臟中,這時候胰臟會分泌胰島素,葡萄糖則被轉換為肝醣儲存,若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減少,肝醣會被轉換成葡萄糖釋出

3.未被肝臟吸收的葡萄糖會隨血液運送至腦部或肌肉中,藉由胰臟分泌的胰島素作用,葡萄糖被細胞吸收,並轉換成腦部或肌肉所需的熱量。

4.未被腦部或肌肉吸收的葡萄糖,則藉由胰島素的作用被脂肪細胞吸收,以脂肪的形式儲存

運動原則

糖尿病的控制有賴於飲食運動、和胰島素或口服降血糖藥三者間的互相配合,若能將空腹血糖控制在80-120 mg/dl飯後2小時血糖控制在80-160 mg/dl,則較為理想。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原則

•時間:飯後1-2小時最適合運動,每次運動時間以20-30分鐘為宜,避免於飯前或飯後1小時內運動,於藥物(如胰島素)作用高峰時段亦應避免。

•次數:一週至少要三次才能達到效果,並且固定運動時間。

運動時的注意事項

•運動前後一定要做暖身運動,運動強度要視自己的體能狀況慢慢地增加。

隨身攜帶方糖、糖果、餅乾或飲料,萬一血糖過低時可食用。

•隨身攜帶糖尿病識別證件,避免單獨一個人運動

•運動時需穿適當的鞋襪及衣物,絕對不要光著腳丫子運動

血糖控制不良(飯前血糖值超過250 mg/dl或常有低血糖發作)或生病時不宜運動

使用胰島素或口服降血糖藥物後,避免空腹運動。

天候變化劇烈時(高溫、極冷、霧天、雨天),不要從事室外運動。

口服降血糖藥

口服抗糖尿病藥物不是胰島素,卻能降血糖,即稱為口服降血糖藥,加上後來陸續出現的其他藥物,通稱為口服抗糖尿病藥物。

※ 目前的口服抗糖尿病藥物

胰島素分泌

促進劑 主要作用在增加胰島素的分泌,而使血糖下降,可分為作用時間較長的磺醯尿素,如Gliclazide、Glimepiride、Glibenclamide,以及吸收快且作用時間短的Repaglinide,適合用來治療飯後高血糖。

雙胍類 主要作用為抑制肝臟製造葡萄糖,並促進萄葡糖的利用,國內常見的glucophage就是雙胍類中的Metformin。

阿爾發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主要作用為抑制多醣類分解,延緩葡萄糖的吸收,而降低飯後血糖,如Acarbose。

胰島素增敏劑 主要作用為增加胰島素之敏感度,針對胰島素阻抗性增加與貝他細胞(β-cell)功能降低做改善,如Avandia及Actos。

※ 口服降血糖藥之適用對象

在生活型態,如飲食、運動等做了適當調整後,血糖仍偏高之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均可使用口服抗糖尿病藥物的;但對口服降血糖藥有過敏等不良反應、或正處於重大壓力之下,如受重傷、接受重大手術、嚴重感染症時,或有明顯的心、肝、腎功能障礙,以及懷孕婦女等,均不適用。
※降血糖藥之副作用

所有促胰島素分泌劑都可能引起低血糖
雙胍類及阿爾發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具有腸胃道副作用,如脹氣、噁心及腹瀉等;胰島素增敏劑可能會出現體液滯留、水腫和體重增加現象
合併使用胰島素,可能會增加水腫和鬱血性心臟衰竭的危險。

注射胰島素


胰島素是一種從胰臟分泌的荷爾蒙,它能協助糖類的代謝,因此可以降低血糖。

※ 胰島素使用時機

•當口服抗糖尿病藥無法控制血糖時,可以考慮停用口服藥,改一天注射多次胰島素。

•或續使口服藥,加睡前注射中、長效胰島素。

─此時胰島素需要劑量較低,體重增加較少,或低血糖較少發生。

─睡前胰島素合併 metformin ,體重增加較胰島素合併磺醯尿素或一天注射2次中效胰島素為少。

•嚴重高血糖時(糖化血色素≧9.0%)可使用胰島素作為第一線的治療。

•當生病、懷孕、有壓力、外科手術或使用影響血糖的藥物時,可改以胰島素作短期治療。

病患如出現不良反應,應即告知醫護人員,視病情需要,而給予合適處理,不宜自行停藥。

※注意事項

•遵守醫師的指示,按時服藥,不宜任意增減藥量。

•按時回診,適度調整藥物劑量。

•遵守飲食計劃並規律運動。

•定期檢查肝、腎功能以及糖化血色素、尿蛋白等。

•生病時仍需按規定服藥,不可擅自停藥,同時注意進食,並立即就醫。

•藥物應儲存在陰涼處、避免陽光照射,同時不可放於兒童觸手可及之處。




http://www.24drs.com/special_report/Diabetes/remedy_5.asp

2009/11/19

標竿人物你我他 2009/10/20

這是一位佛乘宗學員,對修行的種種自我期許、備忘錄。


布施、發心、心法  鐵三角擺第一關,運用僧團的力量

活動招牌:大家一進門就可感覺到,形成清淨氛圍。

量力而為:有可能做不到勿勉強答應,失去成誠信。

舉例:加入助念第一梯次前20名,卻無法通知,變頭痛人物。

滿身是病:得隨時察覺【身、語、意】,並互相提醒改進。

舉例:研修班拜懺,有明顯錯誤,如何改進,何時改進。

舉例:我沒找你幫忙怎麼來了,這是人性出現,這是分配的問題。

子彈要會轉彎:障礙隨時發生,要會繞彎想辦法解決。

舉例:好班無法開?不能當義工?

這是我的事:發現一件需改進的事,將「講堂、講師、助教應該….」當下轉

為「我如何設法解決…」,勿停留在負能量。

我兩沒有明天:避開無常,所有可以做的事絕不拖到明天。

舉例:爭取義工機會、助念時段

認識扶植事業體

舉例:喝好水、吃好菜、保好健。

『1』、已將試吃品交講師推廣:視保、神攝、。

2009/11/17

義守大學20種中藥萃取的生髮良藥.....有誰知??

研發者是義守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丁慧枝教授。

商品名稱是 : 伊麗爾再生養髮霜 50ml。

在價格上挺亂的~網路上從1400元~2000元都有,您可上網去看看~

【義大訊】中草藥研發新美容保養品!義守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教授丁慧枝歷經三年研發出九種美容保健聖品,其美容產品主要以當歸、川芎、人參、蘭花等天然植物精華,研製成最親近肌膚的保養品。丁教授表示,該保養品可活化肌膚外,更可治療禿頭、皮癬、讓傷口癒合等身體殘疾,為護膚人士的福音。

義守大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丁慧枝教授,本身為國立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研究所理哲學博士,學術上專攻核子醫學技術與放射化學

丁慧枝教授從事醫事檢驗技術與醫學放射技術有二十年以上的經驗,有鑑於皮膚經輻射〈包括紫外線、放射線治療之輻射〉都能導致人體肌膚產生色素沉澱、眼睛的白內障等影響,因此她便嘗試著從天然提煉出親膚性的物質,便決定轉向中草藥研究,歷經三年研究成果,她發現天然草藥可提煉出人體各部肌膚需要的物質,進而研製成最親近皮膚的保養品。

她表示,皮膚是覆蓋在我們身體的表面,直接接觸外界各式各類的物質,因此皮膚常受到陽光、溫度變化、濕氣、塵埃和其他日常接觸皮膚之物質影響,也可能會危害到身體健康。她並表示,天然植物蘊含著大量人體肌膚所需要的各種胺基酸與維生素群,不僅具有保養功能,更對人體亦有環保功能。

丁慧枝指出,有鑑於天然植物的益處,因此運用最新科學方法,萃取多種天然植物精華,研製成最親近肌膚的保養品,其功用不僅可深入皮膚深層組織,活化細胞,促進血液循環,加速代謝,並提供必要的各種胺基酸與維生素。

該產品皆由天然草本植物萃取精華配製而得,她表示,其功用可去粉刺、調理面皰、去除黑眼圈、肌膚白嫩,更可治療禿頭、皮癬、痔瘡等多方面身體疾病,且不含酒精、汞、A酸、砒霜、類固醇抗生素任何有毒化學物質。但如使用上述產品過程中,發生過敏或身體異狀時,請儘速就醫。

致癌砒霜米! 後壁鄉稻田驗出砷毒超標13倍

台南縣後壁鄉稻田繼「鉻」後,又再被驗出俗稱砒霜的有毒重金屬「砷」,濃度將近38PPM,比正常土壤高出13倍!但政府卻以「未達管制標準」60PPM為由,只監測卻不限種,放任毒田存在。

後壁鄉鄉代會8月向台南縣環保局陳情,懷疑稻作枯死與「超翔科技有限公司」的爐渣有關,環保局與農委會農試所官員日前到場採樣,除了驗出鉻,更有高量的砷。農糧署官員指出,砷與鉻都「不易被作物吸收」,若確認超標,受影響的作物會全數剷除,但還有待進一步了解。

由於砷向來是肝癌、肺癌、皮膚癌、膀胱癌的危險因子,也會導致嘔吐、腹瀉、痙攣及抽筋,因此,政府把標準訂在60PPM,不少消費者認為簡直就是慢性殺人。

儘管官員強調,重金屬只會損害稻株根部,不會污染米粒,但是陸續傳出戴奧辛毒鴨、毒魚、毒鳳梨,導致人心惶惶。經濟部昨(16)日與環保署達成共識,將修改《廢棄物清理法》,管制四種煤碴等廢棄物的傾倒,最快年底上路。

研究:維他命D不足 恐引發中風及心臟疾病

(法新社華盛頓16日電) 美國研究今天顯示,長久以來在骨骼健康上扮演關鍵角色的維他命D,若攝取不足,可能明顯增加中風、心臟疾病甚至死亡的風險。

研究測試猶他州(Utah)2萬7686名50歲以上、無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病患,發現比起體內維他命D正常者,維他命D含量極低者有高出77%機率可能英年早逝

鹽湖城(Salt Lake City)山間醫學中心(Intermountain Medical Center)心臟研究中心所做的研究顯示,他們也發現體內維他命D低者較維他命D正常者罹患冠狀動脈疾病可能性高出45%中風高出78%。

這項研究顯示,維他命D含量極低者,心臟衰竭機率是一般正常人的2倍。這項研究將於今天稍晚在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在佛羅里達州(Florida)奧蘭多(Orlando)舉行的會議中發表。

研究作者之一梅伊(Heidi May)表示:「如果增加維他命D含量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這將對大眾健康有重大的影響。」她特別指出,維他命D不足很容易治療。

研究顯示維他命D同時也幫助調整身體主要機能,如血壓、發炎及血糖控制,上述都與心臟疾病相關,而維他命D不足則與肌肉骨骼失調有關。(譯者:中央社李致嫻)

研究發現:超微切口白內障術後 幾乎不會引起散光

更新日期:2009/11/17 14:30 中時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傳統白內障手術之後,最令患者擔心會因手術引起角膜散光,主要因為傷口大,在結疤過程造成角膜牽扯,於是便形成散光。對患者來說,是另一種隱憂,臨床上,曾經發現過有患者在白內障手術之後,竟然引起高達600度的散光,造成日常生活不便,也影響眼睛健康。但是根據眼科醫師研究新發現,目前因為已經有超微切口白內障手術,傷口可以控制到極小,幾乎不會引起散光,為患者開啟光明健康的未來!

小傷口的白內障手術有何好處?台灣白內障屈光手術醫學會理事林鴻源表示,為了找出答案,於是設計一項定量研究,
即以目前80%眼科醫師常用的傳統會留下0.3cm傷口的白內障手術,還有進階一點的0.22cm傷口的白內障手術,再加上目前最進步的0.18cm傷口的白內障手術,各以數十位患者所顯示出來的術後散光結果,進行線性分析發現,0.3cm傷口所引起的角膜散光即SIA數值約為0.6,而0.22cm傷口所引起的SIA數值則下降為0.4,令人更驚喜的是,0.18cm傷口的白內障手術所引起的SIA數值則甚至降為0.2,可以說幾乎不會引起散光。

林鴻源表示,這一項研究發現意味白內障手術已達精緻化程度,要達到精緻化最困難的部份就是超微切口白內障手術的人工水晶體設計,因為0.18cm傷口已經達到非常微小境界,不但手術安全、效果好、復原快,治療後也不必擔心有散光問題。

早期的白內障手術,傷口多半在10mm以上,往往需要一個月以上才能復原,3年前已經進步到將切口控制在2.2mm,眼科醫學界都希望,手術切口更微小,要降至2mm以下最佳。這種新式的超微創微切口白內障乳化手術可採局部滴眼麻醉,只要在角膜附近劃個小切口,將一個微細的探針伸入眼內以超音波乳化、吸除混濁的晶體後,再植入適合個人的人工水晶體即可,患者不會感到疼痛,傷口也不須縫合,因為傷口小,術後照護也不複雜,最重要的是不可提重物,也不要撞擊到眼睛,休息幾個鐘頭後,就可恢復正常作息。

近年來,白內障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許多中年,甚至青年病例逐年上升。若有近視度數急速增加的狀況,建議做白內障的檢查。超音波乳化手術不但可以治療白內障,還可一併改善近視、遠視及老花的度數問題。由於在手術當中,眼球的穩定性很重要,因此,醫師技術、手術儀器的改良與人工水晶體材質及設計,都是成就一項成功手術的重要關鍵。

現代科技已相當進步,目前先進的折疊式超薄四隻腳的人工水晶體設計及功能,已可滿足不同的需求。由於每位病患的生活習慣、眼球構造及個人需求不同,患者在做任何決定之前,都要清楚的告知醫師自己的眼睛狀況和期望的術後結果。如此,達成共識後的治療方式,才能讓病患有更多的保護,有效提昇視力的品質。

救關節反骨鬆?!類風濕性關節炎用藥小心副作用!

更新日期:2009/11/17 14:26 中時健康 陳怡君/台南報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全身性的免疫疾病,除了常見的侵犯關節滑膜,可能造成關節變形外,還可能侵犯全身的器官,骨質疏鬆是患者常見的問題,因為體內的發炎物質不斷被活化,使骨質流失,再加上如果患者長期的服用類固醇,更容易加速骨質的流失,因此雖然暫時保住關節,卻得面臨麻煩的副作用-嚴重骨鬆。

成大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劉明煇主任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體內的過多的發炎物質,本來就會使患者體內的造骨細胞受到抑制,再加上如果患者長期使用類固醇,更會加強骨質疏鬆的風險,一旦因嚴重骨鬆引發骨折,比類風濕性關節炎疾病本身對患者造成的傷害還大。

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的藥物,主要有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類固醇疾病修飾藥物生物製劑,目前以疾病修飾藥物及生物製劑為主流,疾病修飾藥物及生物製劑能使疾病「安靜」下來,症狀趨於緩解,因為疾病修飾藥物與生物製劑通常需要使用一段時間,才能發揮作用,一旦遇上病情嚴重爆發,多會以藥效較快速的類固醇作為「橋樑」藥物,及時減輕關節嚴重疼痛症狀,但如長期使用副作用極高。

生物製劑主要是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免疫異常機轉,利用生物科技的方法,合成製作的標靶藥物,在近年被廣泛使用,劉明煇主任說明,這是因為生物製劑的多種特色,包括相較傳統疾病修飾藥物更具療效,長期使用效果不減、也可減緩關節的腐蝕破壞。

劉明煇主任指出,目前國內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共有三種,新一代「B細胞標靶」治療的莫須瘤用藥的頻率對患者而言相當便利,一次療程(靜脈注射2次,相隔兩周)藥效可達6個月以上,而抗腫瘤壞死因子-復邁與恩博,施用頻率分別為兩周1次及一周2次,大約有三成的患者,使用抗腫瘤壞死因子的療效不佳,而使用莫須瘤後,五成以上可達到良好治療效果。

各項藥物都有不等的副作用,因此醫師常需在療效及副作用中,取得平衡,讓患者能夠接受適切的治療,以免治好關節,卻反而被副作用給打敗,而目前最新免疫標靶療法-生物製劑,也帶領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進入新階段。

加特福GTF奶粉(30包)-降血糖沒煩惱NT$1,390

經人體臨床證實可「調節血糖」的健康食品~


對禁食血糖值偏高者,有助於降低高血糖!

高血糖是由於血液中的葡萄糖無法進入細胞,造成滯留於血管中的葡萄糖含量過高,長期高血糖將導致代謝症候群,在充滿壓力及精緻化飲食的現代社會,高血糖已威脅超過150萬台灣人民的健康,並成為其家屬最沉重的負擔。

加特福 GT&F奶粉經台灣北中南四所教學醫院之人體試驗證實:對禁食血糖值偏高者,有助於降低禁食血糖値;同時由國立中興大學及國內具公信力的食品研究單位之各類型動物試驗確認:加特福 GT&F奶粉不含藥物、不含激素且無不良副作用,實為具有血糖問題患者最好的健康食品。

‧榮獲衛生署健康食品認證第 A00051 號。

‧經國家認證單位檢驗,未檢出三聚氰胺

‧榮獲多國專利。

‧產學合作計畫,長期進行品管複檢。

‧已投保產品責任險。    

說 明:加特福 GalaChrom® 乳鉻是利用由加特福生技獨家研發之 GT&F® 技術平台以仿生概念模擬母親初乳中「三價鉻」存在的最佳狀態所開發的產品,並榮獲世界16國(台、美、日、英、法、德、荷、中、韓、馬…等)專利,其中「加特福 GT&F 奶粉 」為加特福獻給血糖問題患者最自然的呵護。

特色:

1 、不含藥物、不含激素且無不良副作用。

2、經國家認證單位檢驗,未檢出三聚氰胺 。

3、 委託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等具公信力的單位,進行多項動物試驗與微生物突變分析,證實加特福產品不具急毒性、不具餵食毒性及不具基因毒性等 。

4、與國立中興大學進行長期產學合作計畫,乳鉻 GalaChrom® 系列產品皆委託該校「微生物研究室」進行品管複檢,以長期監控產品品質。

實驗:

人體臨床1>委託四大教學醫院進行人體臨床試驗,試驗結果發表於2004年內分泌與糖尿病醫學年會。證明「加特福 GT&F 奶粉」除了安全無虞外,確實可達調節血糖的功效。

人體臨床2>成果發表於2005年歐洲糖尿病協會,並刊登2006年的國際醫學期刊 Metabolism 。證明「加特福 GT&F 奶粉」可有效改善高血糖症狀。


動物試驗1>委託國立中興大學進行動物功效評估試驗,動物試驗結果發表於 2004 年的內分泌與糖尿病醫學年會。



動物試驗2>與國立中興大學以產學合作模式參加國科會之「保健食品研究開發計畫」,針對加特福產品進行各項功效評估試驗。


動物試驗3>與國立中興大學簽約成為常駐企業,並持續進行多項動物試驗,針對 GT&F® 技術平台應用於代謝症候群( Metabolic Syndromes )的功效進行研究,為後續的 人體臨床試驗奠基 。


保健:

1、對禁食血糖值偏高者,有助於降低禁食血糖値。

2、調節生理機能、精神旺盛、促進新陳代謝、減少疲勞感。

容量:每盒20公克X30包。

包裝: 外包裝-紙盒、內包裝-鋁箔包。

成份:中脂奶粉、乳清蛋白、三氯化鉻(每包含200微克)。


用法:取一包加特福 GT&F 奶粉,加入60~70℃約150毫升之溫水攪拌均勻即可飲用,每日一包,多食無益。

對象:一般成年人對禁食血糖值偏高者。

保存:請避免日光直射、高溫及潮濕。

注意:

1、乳糖不耐者,請遵循醫事人員建議使用。

2、本產品並非治療及矯正疾病之藥品。

3、糖尿病病患仍須就醫治療。

4、對牛乳過敏者或未滿十八歲者不建議使用。

2009/11/14

腸道菌種 決定胖瘦

如果你曾經與肥胖對戰過,那你對減肥大戰中的要角肯定十分熟悉:飲食、運動和你的基因。不過科學家早就知道,以上三要素不足以解釋每個肥胖案例。最新研究發現,另一個造成體重增加、長期以來一直被忽略的重要元素,就是消化道的細菌。

「時代雜誌」(Time)引述昨天刊載在「科學轉譯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這些細菌技術上稱為消化道微生物,一個有數十兆個細菌的領域,多數可在無氧環境生存,並在人類的大、小腸內大量繁衍。

研究顯示,一個人腸道內的菌種與其平衡,可能塑造一個人偏胖或偏瘦體質。而我們甚至能夠藉由操縱這些菌叢,改變一個人的體重。

這項新發現是建立在過去幾項拿老鼠做實驗的研究上。過去研究結果顯示,胖老鼠體內的腸道菌組成比例異於瘦老鼠。前者明顯有較多的厚壁菌(Firmicutes),而有較少的擬桿菌(Bacteroidetes);體重正常的老鼠體內,兩者比例則恰好相反。

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的高登(Jeffrey Gordon)過去做過相關研究,這次他和研究團隊再用老鼠實驗,讓人類的微生物入住老鼠腸道,並且餵牠們吃相當於典型的人類飲食,看看老鼠體內微生物和體重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當一組老鼠被餵食高脂高糖的典型西方飲食,除了體重增加,消化道內的厚壁菌也越來越多,擬桿菌則越來越少。相反地,吃低熱量、以蔬菜飼料為主的老鼠,體內兩種菌群的比例則相反,體型也維持得很纖瘦。

雖然仍不清楚體重的增加是與這個比例的腸道菌有關還是兩者平衡的結果有關。但這項發現顯示,「腸道檔案」或許能作為誰有肥胖傾向的診斷工具。例如,如果你的腸道菌多為厚壁菌,那你身體消化熱量的方式可能偏向於囤積較多的脂肪。

事實上,高登研究體重不同的同卵雙胞胎時發現,體重較重雙胞胎,體內厚壁菌數量比體重較輕的手足多。高登也從老鼠身上發現,改變飲食會對動物體內細菌數量產生劇烈且快速的變換:讓原本吃低熱量、蔬菜飼料的老鼠改吃高熱量西方飲食,他們體內的厚壁菌不到一天就會暴增。

高登表示,今天的這項發現搭配額外研究工作,能通向辨識造成胖瘦的微生物標記,幫助人們了解自己身體如何反應吃進的熱量。

進一步的契機更令人興奮,只要繼續研究,高登甚至預見將這些知識應用到農業的可能。農人可以種植更多設計明確的食物,為不同生命階段提供理想的養分與能量平衡。

瘦身產品狂打「嗜脂菌」 專家:根本沒那種東西

2009/11/14 00:48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瘦身商機一年高達上百億,是所有廠商都想爭相搶食的大餅,而最近市面上就有一種「嗜脂菌」,號稱是種可以把脂肪「吃掉」的益生菌,不止購物台業績嚇嚇叫,就連藥妝店也賣到缺貨。但專家卻表示,目前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嗜脂菌」,也沒有任何益生菌會吃脂肪,頂多就是清清腸胃道而已。

購物台主持人在電視上講的口沫橫飛,表示只要吃下他們家的「八益菌」,這些益生菌就會進到體內幫你「吃脂肪」。接下來,更神奇的畫面出現,主持人將手上的產品與豬油混合,豬油竟然開始慢慢軟化、溶解。利用實驗加上藝人代言,讓相關商品賣的嚇嚇叫,尤其是藥妝店賣到缺貨,而這些嗜脂菌產品以膠囊、粉狀、顆粒方式呈現,售價在399元到1600元不等。
而不止是電視購物瘋狂促銷,就連平面廣告一打也是一整版,還標榜「7天吃掉3公斤」。由於業者是登記為健康食品來販賣,卻標榜有減肥功效,已經引起衛生機關注意,最重可罰40萬。

研究乳酸菌多年的陽明大學生化所長蔡英傑更表示,目前學術上根本沒有嗜脂乳酸菌或嗜脂酵母菌這種東西,斥責業者的宣傳手法「相當不道德」。他研判,這些產品中可能有添加如番瀉葉、氧化鎂或是中藥植物的成分,讓使用者在服用後出現腹瀉的狀況,體重就會有減輕的錯覺,但其實對身體非常不好。所以,光靠所謂的嗜脂菌想瘦身,恐怕只是白花冤枉錢。(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徐敬芸、陳延蔚)

疾病解說動畫

http://www.24drs.com/illustrated_guides/

世界華人糖尿病衛教學會

人體消化血糖需要胰島素胰島素受體GTF(耐糖因子),三者缺一不可。

缺胰島素會型成第一型糖尿病,缺GTF會型成第二型糖尿病。

(1)為什麼 GTF有助性能力

性是需要耗用許多能量的及體力的,而其能量來源是血糖。男人光靠意志力是不夠的。倘若吃下的食物在小腸吸收變成血糖後,而血糖卻因缺GTF而不能為細胞所吸收轉化成能量,那也是有心無力
男人多久來一次跟能量聚足的速度有關。血糖吸收利用快的人或許二天就可準備上場。慢的人可能需要一到二星期。致於有糖尿病的人,能量嚴重不足,在分配於腦的思考及日常走動後,已沒有多餘能量可用在精子的製造上。

(3)
為什麼要吃GTF?


血糖要為細胞所吸收,需要三把鑰匙同時打開。第一把為「胰島素」、第二把為「胰島素受體」、第三把為「耐糖因子簡稱GTF」,GTF的核心成份是有機三價鉻。四十歲過後會得糖尿病,大都為缺GTF。人出生後會從母體帶走一些GTF,但隨著年齡漸增,GTF庫存量愈少。再加上肥料工業盛行,大量使用磷肥,使得沒有辨識能力的植物及蔬菜大量吸收磷肥,沒有均衡從土壤裡吸收其它礦物質,像有機三價鉻,導致人體獲得GTF的來源日益短缺,因而得了第二型糖尿病。

(4)一天要吃多少GTF?




若有糖尿病的人,建議前三個月加重用量。因為肝也缺GTF很久,故肝會先搶著吸收。待肝吸收飽了,才會釋放出來調節血糖。故剛開始三個月血糖不會明顯調降,但體能會變好。三個月後可去檢測血糖,若已調節正常,則每天改吃正常用量。

(5)GTF都一樣嗎?
【吃鉻≠補充GTF】 【吃GTF≠補充GTF】最有效的是用乳鐵蛋白當載體

(6)正常人如何用GTF減肥

(1) 不用餓肚子
(2) 減的是脂肪不是肌肉,不用擔心再復胖。
(3) 減肥過程更有活力,不是有氣無力。
(4) 不用拼命運動也能減肥。
(5) 減肥結果不僅瘦身,也同時調節身體的代謝功能。

Q:如何用GTF減肥?
Ans:
(1) 減肥期間少吃澱粉, 其它飲食一切正常。
(2) 體重60 公斤以下的, 一天4顆GTF膠囊,飯前空腹食用。
(3) 體重80 公斤以上的, 一天6顆GTF膠囊,三餐各二顆,飯前空腹食用。

Q:GTF減肥效果?
Ans:一個月平均減4公斤。

(7) 糖尿病的種類? 

(a)第一型糖尿病:此型糖尿病病人的胰臟不生產或生產極少量的胰島素。一般在孩童以及年齡在30歲以下的年輕人最常見,必須每日注射胰島素,才能代謝利用食物。華人屬於第一型的有5%。
(b)第二型糖尿病:此型糖尿病病人的胰臟,雖然多少會生產胰島素但是因缺乏GTF常常無法發揮適當作用。因此雖然有胰島素的存在,但血糖值仍不正常。

華人屬於第二型的有95%。第二型糖尿病又稱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以前稱為成年型糖尿病,是指這型糖尿病通常發生在40歲以後,並且大多是在55歲以後發生。據估計有近一半的糖尿病人不知道自己得病,原因是糖尿病的症狀常常是慢慢發生,並且在開始時往往不易察覺。有時病人祗覺得不明原因的疲倦或不適感,而不一定有所謂糖尿病三多:多喝、多尿、多吃的症狀。

(c)妊娠型糖尿病:這型糖尿病好發於懷孕的中末期。若糖尿病婦女沒有控制好血糖,生下來的嬰兒體重會異常增加,俗稱巨嬰。糖尿病控制不良也會造成早產兒及其他小孩的問題,如新生兒呼吸困頓、低血糖及夭折。

大約一半姙娠型糖尿病的婦女在生完小孩後,血糖很快便恢復正常。但許多姙娠型糖尿病的婦女在日後會得到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故GTF有助於預防姙娠型糖尿病。

(9) 何謂糖尿病?

糖尿病的特點就是在血液及尿液中的葡萄糖濃度過高。正常的情況下,身體燃燒葡萄糖提供我們日常所需的能量;為了要燃燒葡萄糖,身體需要一種由胰臟產生的荷爾蒙 - 胰島素

胰島素的工作就是調節體內血糖。當缺乏胰島素時,身體就無法燃燒葡萄糖製造能量,以致在血液中堆積並由尿中排出,造成「在尿中有糖」的現象。

糖尿病是一種會跟隨人一生的疾病。糖尿病雖然無法治癒,但卻可加以控制。

糖尿病治療的主要目標就是血糖的控制,並使它維持在正常的標準值內。

(10) 可否用减少體內血糖的方法來控制糖尿病?


血糖是身體能量的來源,減少血糖是殺鷄取卵的做法。身體無法吸收血糖,是因胰島素、胰島素受體或GTF三者缺一或缺二。採用减少體內血糖方法控制病情的人會呈現懶洋洋,不愛動,無生氣。

(11)為何GTF(耐糖因子)是糖尿病的救星?

臺灣的台大醫院、台中榮總、成功醫院及三總等進行人體臨床試驗,臨床研究結果已確定GTF與胰島素結合,可以改變糖尿病的諸多症狀,是維持體內糖類正常代謝所必須的因子。糖尿病的形成與缺乏微量元素三價鉻有著直接的關係,科學家發現體內GTF不足,就可能引發糖尿病。

補充GTF及各種有益糖尿病的營養素協助胰島素作用,改變病患體內的血糖代謝,是目前最新的糖尿病輔助療法。

(12) 你缺GTF嗎

對於三價鉻的攝取量一般建議是每日攝取50至200微克,根據調查顯示,一般人每天從飲食中平均只能獲取20至40微克的三價鉻量,因此必須選擇適當的飲食來源,作為GTF的補充。

史帝文大衛博士於英國所做的臨床研究顯示,血清鉻(血清中的三價鉻)的濃度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下降。而第二型的糖尿病病患的血清鉻含量遠低於正常人,且尿液中還會流失更多的三價鉻。

過分操勞、懷孕、肥胖、年老、酗酒、手術或疾病等各種狀況,均會增加體內三價鉻的流失,造成三價鉻的缺乏及GTF的合成量減少,導致血糖不易進入細胞而引起第2型糖尿病的臨床症狀。

18) GTF是藥嗎?

不是,GTF是一種維生素、胺基酸與三價鉻的複合物。可視為人體健康所需補充食品。

美國糖尿病人日需GTF250微克,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每日服用400微克的三價鉻補充品是安全的、有效的,且無副作用。

(20) 沒有糖尿病可以吃GTF嗎?



GTF是人體所需微量元素,不管有無糖尿病,都需要GTF。由於現代油炸食品及肥料工業導致透過食物管道獲取 GTF的量不足,也使得第二型糖尿病患平均年齡往下修正。平時補充GTF可以預防皮膚老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痛風、身材變形、體能衰退、凸頭、性能力衰退。
臨床實驗顯示第二型糖尿病患平均三十日到六十日就有明顯改善。但要持續服用GTF,因為那是人體每天所需的微量元素。


參考文獻


1. Anderson,R.A.1998.Chromium,glucose intolerance and diabet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 17:548-555.

2. Mertz,W.,1998. Chromium research from a distance: from 1959 to 1980.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 17:544-547.

3. Tuman,R.W.,J.T.Bilbo,and R.J.Doisy.1978.Comparison and effects of natural and synthetic glucose tolerance factor in normal and genetically diabetic mice.Diabetes.27:49-56.

4. 毛嘉洪(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內分泌學博士、現任國立中興大學副教授)、胡志政、林俊仁的耐糖因子(GTF)研究報告

5. 衛生署糖尿病衛教網路資料

6. 高雄榮總新陳代謝科衛教網路資料

7. 高醫醫訊

8. 大家健康雜誌

9. 美國聯邦疾病中心(CDC)網路資料

10. 2003年波士頓舉行的「健康與疾病研討會」網路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