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23

預防糖尿病 飲食勝於藥物

********
Oct. 28, 2009 – 一篇正在進行的政府贊助試驗中,改變生活型態可以獲得長期的體重減輕,即使只有幾磅,對於預防第2型糖尿病的效果,也幾乎是藥物治療的2倍


研究者追蹤約3,000名高風險病患10年,這是美國有關預防糖尿病進行最久且最大型的研究。

約三分之一的研究對象一開始被要求食用低脂飲食,且遵守每週5次、每次至少30分鐘中度活性的運動,目標是一年內減輕其體重的7%。

另外三分之一則使用糖尿病藥物metformin;其他病患一開始沒有接受任何介入。

生活型態介入組有許多人達到減重目標,在研究的第一年平均減重15磅。

雖然他們有復胖,平均而言,在後來7年復胖10磅,生活型態介入組的糖尿病比率仍然最低。

國立糖尿病與消化道與腎臟病研究中心(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NIDDK)的William C. Knowler醫師向WebMD表示,減重依舊是我們對有第2型糖尿病風險之過重病患的最重要建議。本研究顯示,即使是中度的減重都可以持續多年的好處。

【糖尿病發生率降低】

  試驗後3年時,Knowler醫師等人報告指出,相較於沒有介入組,生活型態介入組的糖尿病發生率減少達58%,metformin組減少31%。

  這戲劇化的差異令研究者將團體諮商與支持課程為主的生活型態介入方式提供給其他研究對象。

  10年的追蹤分析登載於週四的TheLancet期刊:

  * 相較於未介入組,生活型態介入組與metformin組,在這10年發生糖尿病的比率分別少了34%和18%。

  * 生活型態介入可以延緩4年發生糖尿病。藥物治療可以延緩糖尿病2年。

  * 生活型態介入的好處對於老年人特別明顯。飲食與運動組中,60歲以上者,在這10年間,發生糖尿病的比率降低將近一半。  

  共同研究者、內分泌專家Ronald Goldberg醫師表示,生活型態與metformin對於延緩或預防糖尿病都有用。  

  研究者將再繼續追蹤研究對象至少5年。持續追蹤的目標之一是,確認生活型態和藥物介入對於發生糖尿病併發症,如神經損傷和眼盲的影響。   

  【增加中的糖尿病】

  美國約有10分之一的成人、大約2,400萬人有糖尿病,另外有5,700萬人因為過重或肥胖且血糖控制不佳而有發生糖尿病的風險。  

  Goldberg醫師表示,研究發現強調進行介入的重要,而生活型態介入是全國健康照護改造的焦點。Goldberg是邁阿密大學Miller醫學院糖尿病研究中心、內分泌、糖尿病與代謝組的內科教授。  

  他表示,糖尿病的最大支出在於治療其併發症;如果我們知道這些介入方式可使人免於發生併發症,將會有重大影響。

認識糖尿病

*********
在進食後,食物會在腸胃道消化分解,然後產生葡萄糖,葡萄糖經由血液輸送至全身,包括胰臟,此時胰臟會分泌胰島素,胰島素可以幫助葡萄糖進入身體各個組織細胞,並轉換成所需的能量,或是儲存在肝臟、肌肉以及脂肪細胞中。

胰臟為一柔軟長形的腺體,位於後腹膜腔,是同時具有內分泌與外分泌的器官,內分泌部份指的主要是胰島素的分泌;外分泌指的是胰液,含有胰蛋白酵素等,可分解蛋白質等物質,進行醣類、蛋白質、和脂肪的消化作用。

胰臟中有一種細胞叫做貝他細胞,主要分泌的荷爾蒙是胰島素,胰島素的主要功能是幫助養分進入身體組織細胞,提供細胞正常運作所需要的能量,作用就像一把門匙,打開葡萄糖進入細胞的通道,讓葡萄糖能夠順利進入細胞。

當我們身體不能分泌胰島素時,或體內細胞對胰島素反應不好時,除了因葡萄糖不能進入細胞所產生的血糖上升外,體內的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謝都會發生異常現象,當血糖升高到某一程度,超過腎臟所能回收的極限時,葡萄糖就會從尿液中排出,因此稱之為糖尿病。

葡萄糖在體內的利用過程



1. 飲食中攝取的醣類經由消化腺中的酵素作用,分解為葡萄糖,然後經由小腸吸收釋放至血液中。

2. 葡萄糖藉由血液輸送至肝臟中,這時候胰臟會分泌胰島素,葡萄糖則被轉換為肝醣儲存,若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減少,肝醣會被轉換成葡萄糖釋出

3.未被肝臟吸收的葡萄糖會隨血液運送至腦部或肌肉中,藉由胰臟分泌的胰島素作用,葡萄糖被細胞吸收,並轉換成腦部或肌肉所需的熱量。

4.未被腦部或肌肉吸收的葡萄糖,則藉由胰島素的作用被脂肪細胞吸收,以脂肪的形式儲存

運動原則

糖尿病的控制有賴於飲食運動、和胰島素或口服降血糖藥三者間的互相配合,若能將空腹血糖控制在80-120 mg/dl飯後2小時血糖控制在80-160 mg/dl,則較為理想。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原則

•時間:飯後1-2小時最適合運動,每次運動時間以20-30分鐘為宜,避免於飯前或飯後1小時內運動,於藥物(如胰島素)作用高峰時段亦應避免。

•次數:一週至少要三次才能達到效果,並且固定運動時間。

運動時的注意事項

•運動前後一定要做暖身運動,運動強度要視自己的體能狀況慢慢地增加。

隨身攜帶方糖、糖果、餅乾或飲料,萬一血糖過低時可食用。

•隨身攜帶糖尿病識別證件,避免單獨一個人運動

•運動時需穿適當的鞋襪及衣物,絕對不要光著腳丫子運動

血糖控制不良(飯前血糖值超過250 mg/dl或常有低血糖發作)或生病時不宜運動

使用胰島素或口服降血糖藥物後,避免空腹運動。

天候變化劇烈時(高溫、極冷、霧天、雨天),不要從事室外運動。

口服降血糖藥

口服抗糖尿病藥物不是胰島素,卻能降血糖,即稱為口服降血糖藥,加上後來陸續出現的其他藥物,通稱為口服抗糖尿病藥物。

※ 目前的口服抗糖尿病藥物

胰島素分泌

促進劑 主要作用在增加胰島素的分泌,而使血糖下降,可分為作用時間較長的磺醯尿素,如Gliclazide、Glimepiride、Glibenclamide,以及吸收快且作用時間短的Repaglinide,適合用來治療飯後高血糖。

雙胍類 主要作用為抑制肝臟製造葡萄糖,並促進萄葡糖的利用,國內常見的glucophage就是雙胍類中的Metformin。

阿爾發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主要作用為抑制多醣類分解,延緩葡萄糖的吸收,而降低飯後血糖,如Acarbose。

胰島素增敏劑 主要作用為增加胰島素之敏感度,針對胰島素阻抗性增加與貝他細胞(β-cell)功能降低做改善,如Avandia及Actos。

※ 口服降血糖藥之適用對象

在生活型態,如飲食、運動等做了適當調整後,血糖仍偏高之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均可使用口服抗糖尿病藥物的;但對口服降血糖藥有過敏等不良反應、或正處於重大壓力之下,如受重傷、接受重大手術、嚴重感染症時,或有明顯的心、肝、腎功能障礙,以及懷孕婦女等,均不適用。
※降血糖藥之副作用

所有促胰島素分泌劑都可能引起低血糖
雙胍類及阿爾發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具有腸胃道副作用,如脹氣、噁心及腹瀉等;胰島素增敏劑可能會出現體液滯留、水腫和體重增加現象
合併使用胰島素,可能會增加水腫和鬱血性心臟衰竭的危險。

注射胰島素


胰島素是一種從胰臟分泌的荷爾蒙,它能協助糖類的代謝,因此可以降低血糖。

※ 胰島素使用時機

•當口服抗糖尿病藥無法控制血糖時,可以考慮停用口服藥,改一天注射多次胰島素。

•或續使口服藥,加睡前注射中、長效胰島素。

─此時胰島素需要劑量較低,體重增加較少,或低血糖較少發生。

─睡前胰島素合併 metformin ,體重增加較胰島素合併磺醯尿素或一天注射2次中效胰島素為少。

•嚴重高血糖時(糖化血色素≧9.0%)可使用胰島素作為第一線的治療。

•當生病、懷孕、有壓力、外科手術或使用影響血糖的藥物時,可改以胰島素作短期治療。

病患如出現不良反應,應即告知醫護人員,視病情需要,而給予合適處理,不宜自行停藥。

※注意事項

•遵守醫師的指示,按時服藥,不宜任意增減藥量。

•按時回診,適度調整藥物劑量。

•遵守飲食計劃並規律運動。

•定期檢查肝、腎功能以及糖化血色素、尿蛋白等。

•生病時仍需按規定服藥,不可擅自停藥,同時注意進食,並立即就醫。

•藥物應儲存在陰涼處、避免陽光照射,同時不可放於兒童觸手可及之處。




http://www.24drs.com/special_report/Diabetes/remedy_5.asp